幸福没有榜样
2016年08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丽丽
  搬家之后,我和一位教音乐的同事成了邻居。从此,每天早上六点,钢琴声准时从隔壁传来,仿佛柔声的呼唤,叫醒每个慵懒的清晨。
  琴是同事家的女儿弹的。她和我儿子同龄。当我家小儿忙着和同伴玩耍的时候,邻家小女逐渐练出了名堂,开始在大大小小的演出中露面。她家墙壁上光鲜的照片开始多起来,夸赞声也多起来。听得我心头痒痒,跟老公商量:让咱儿子也学弹琴吧。老公同意了。
  老公同意决非心血来潮。儿子从小就表现出音乐天赋。电视里的动画片曲子,他听过几次,就能哼唱出来。幼儿园老师也夸他乐感好,学歌快。有一次,去邻居家串门,从未接触过钢琴的儿子往琴凳上一坐,在同事的指点下,居然摁得有模有样。回来后,我趁热打铁地追问,乐意学琴吗?他说,乐意。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从此,每个周六下午孩子上一次音乐课,其他时间每天练琴一小时。
  最初的日子里,儿子是雀跃的。每天的练习也非常积极。尤其上音乐课之前,都要我早早地送他到老师家里去,哪怕排不上队,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眼巴巴地坐在沙发上等待,他也是兴高采烈。
  然而,当新鲜感过去,逐渐地,儿子开始疏远他的音乐课本和琴。每次练习,总要想方设法磨叽半天。好不容易坐到琴凳上去,却一会儿喝水,一会儿尿尿,一会儿吃苹果。挨完一小时之后,离开琴房的速度却比百米冲刺还快。
  素来不喜欢半途而废的孩子,于是给他做思想工作:你看邻家的小姐姐,早晨六点起床弹琴一小时,天天风雨无阻,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你看,站在领奖台上的她多光荣,多幸福。身边有这样的榜样,你要努力啊,否则,你的天赋就都埋没了……已是小学生的他,对这些道理已经能够听懂。
  他知道抱怨和消极抵抗是没有用的,尤其是在一个执拗的母亲面前,除了选择接受,别无他法。接下来的一年,儿子确实没再表现出明显的抱怨。练琴的时间一到,他顺从地去弹。琴房里的他通常很沉默,脸上的表情也是严肃的。虽说老师布置的任务也能完成,只是,逐渐地,我发现他的曲子里缺少一种什么东西。至于缺少什么,我一下子说不出。
  元旦那天,学校里举行了一次家长开放日,听了儿子班上的一节语文课。课堂上的他表现得十分积极,听讲的时候,聚精会神地盯着老师。轮到他读课文了,声情并茂,连眸子里都有亮光。得到老师的肯定之后,他回头朝我笑了笑。听得出来,他把自己真正投入进去了——他确实有天赋,不是虚言,只是,今日的表情和眼神,是在弹琴课上我不曾见到的。
  终于明白他的曲子里缺少什么了。
  尽管我不希望孩子对弹琴半途而废,但和老公商量之后,把让他继续弹琴到小学毕业的打算取消了。原因很简单:不想再用自己的执拗磨损一颗无辜的心。
  新学期开始后,儿子自己做主报名参加了生物小组。每个周六下午,他最渴望做的事情就是让我陪他到乡下去。在那里,一只蚂蚁可以让他聚精会神一下午,一棵干枯裸露的树干上的蝉蜕也能让他兴致勃勃大半天。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他正在我们的小院子里摆弄一只蜗牛。蜗牛,我们这片领地里最沉默的居民,正粘在一条葡萄藤上懒洋洋地晒太阳。儿子一会儿趴下身子,仰起头看;一会儿又踩到凳子上,居高临下地观察。
  “妈妈,上次我的观察日记又得了一个‘优’。这次,我要把观察蜗牛的日记写五个片段,老师说,写得好的可以投稿”。
  “妈妈,你说,将来我是当科学家好还是当个流行歌手好呢?”他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土,随口向我发问。
  我没有立即回答他。对我们而言,“将来”还是一个遥远的词汇,遥远到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去考虑他今后人生的安排。不过,经过弹琴这件事,我已经明白:真正的幸福,没有榜样。希望今后的日子里,他依然能自由地喜好,爱着,兴奋着,最终开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花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