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事吃自助,半年省了50万
微山移风易俗经验在不少村庄被复制,文明节俭成新风
2016年08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4年后,每当有红白事,微山县箭道村村民都改吃自助餐。 本报记者 贾凌煜 摄
  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本报记者 贾凌煜 摄
     5日,济宁市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在微山县召开。夏镇街道箭道村、傅村街道运河社区等投资建设喜宴堂、白宴堂供群众免费使用,提倡吃自助餐,或每桌标准不超过300元,受到群众真心点赞。几年来,这些经验在周边村庄陆续复制,文明节俭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 贾凌煜 
实习生  梅春菲
通讯员  黄玉体

红白事吃自助
一顿宴席省两万元

  红白事吃自助餐,听上去是否很新鲜?微山县夏镇街道箭道村在2014年就已经这么做了。 
  走进箭道村宽敞明亮的宴会堂,一排排整洁铮亮的自助餐具映入眼帘,一张张桌椅摆放整齐,空调、风扇一应俱全,让人放佛置身大酒店。大厅一侧还搭有简易舞台,满足村民需要。每当有红白事时,餐具里盛着精致的菜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还有水果点心、啤酒饮料,大酒店有的,这里一样都不少。
  村民告诉齐鲁晚报记者,以前村里人办喜事,需要提前三天张罗,搭棚子、筑锅台、买食材、请厨师。加上结婚当天,得折腾四五天,每天都得安排前来帮忙的人吃饭。一场婚礼下来,花费少则三四万元,多则七八万元,还有的甚至十几万元。现在,婚宴改成自助餐每家能节省两万多元。而且,自助餐还文明、节省、卫生。
  其实,早在1998年,夏镇街道箭道村就创办红白宴会堂。2014年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将红白宴席又改成自助餐宴席,并给予执行自助餐宴席制度的村民每户1000元的奖励。对菜品在原有传统宴席的基础上加以调整,既迎合了村民吃流水席的习俗,又为事主省去搭建礼棚、租用音响、置办桌宴等多项开支。17年来,这一做法已累计为村民节省1200余万元。
  不只在箭道村,微山县傅村街道运河社区投资50余万元建设了喜宴堂、白宴堂供群众免费使用。规定每桌标准不超过300元,受到群众真心点赞,这一经验在傅村街道傅村社区、富源社区、闫庄村、邵庄村陆续复制。仅今年上半年,这一做法就已为村民们节省了50多万元。
农村移风易俗
也写进了村规民约

  “自助餐按统一时间用餐,从上午10时30分到下午1时30分”、“提倡儿女带黑纱,其他亲属带白花,实行节约吊唁”、“在家请厨师操办的,每桌不超过300元”……在这些村子,移风易俗工作做得顺利,离不开微山县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各村“两委”的努力。如今这些规定早已明确写进了村规民约里。
  微山县地处鲁苏两省三市九个县市区结合部,是典型的湖区、边区、矿区。受地缘辐射、传统观念和历史习俗的影响,城乡居民大操大办、比阔斗富、盲目跟风办理婚丧事宜的陈风陋俗积习久远,助长了人情消费之风,增加了群众经济负担,基层群众对此反应强烈。
  近年来,微山县委县政府把移风易俗作为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的关键环节分层梯次推进,把红白理事会建设作为培育淳朴乡风民风的基础性工作。坚决取缔靠利益链接的自发组织,对婚俗事宜标准不一、自治程度较松散的红白理事会进行再选举,由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教师等组成。
  其余村子,也都在遵照县镇指导意见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村(社区)红白事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并公示上墙,同时配套建立了移风易俗重大事务报告公示制度,事主及时申报婚丧事务,红白理事会公示婚丧事务办理服务情况。

 □相关链接                 
调整殡葬补贴标准 扩展免费服务范围
  会上,金乡县、曲阜石门山镇、汶上郭楼镇也就各自遏制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等移风易俗特色作了介绍。济宁有6000多个村庄,情况不同,差异很大,像村规民约修订、公益性公墓建设、红白事程序和费用标准等,需结合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广泛征求村民意见。
  目前,济宁市级已建立了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乡村文明行动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和《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责任分工》。根据方案,到今年年底,全市所有村居要普遍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普遍建立起红白理事会并切实发挥作用。
  同时,各民政部门要合理调整基本殡葬服务减免补贴标准,逐步扩展免费服务的范围,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要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节日民俗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活起来、传下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