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村情民意多干实事
扶贫攻坚菜园村“第一书记”扛大旗
2016年09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图 本报记者 谢晓丽                                          
  2015年2月10日,小年前夕,这个日子一直深深地刻在王建国的记忆里。就是在这一天,作为第二轮省派“第一书记”,在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就职的王建国被派驻到莘县张鲁镇菜园村担任第一书记。2016年9月初,在王建国来到后的19个月时间里,这个位于鲁西北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修建了结实的水泥路、村口的窄危桥得到了修缮、省定贫困村幼儿园项目即将开工、村内文化广场施工近半,村容村貌综合整治项目彻底解决了雨后积水及街道绿化美化的问题等,同时,王建国还带领村民成立了扫帚合作社,村民足不出户就可赚到钱。 

  ◎传承手艺
帮助“菜园双清”扫帚
走向大市场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王建国在建党95周年活动之际,给党员户挂的标识牌,也表明了他对完成脱贫攻坚使命的信心和决心。为能找到契合村情民意实际的扶贫项目,通过几个月的驻村走访调研,到浙江考察扫帚原料、到河北赵县和山东济宁考察市场运作经验,结合适合农村手工艺实体的合作社模式,挖掘发展了菜园村的扫帚传统扎制工艺。  在菜园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手扎扫帚的绝活,这个绝活已有近百年历史。但扎扫帚的多为中老年人,以外出务工困难或致富能力偏弱的贫困户居多,扫帚质量参差不齐、不成规模,原材料价格年年涨,销售各自为战、竞相压价,扫帚加工户们越来越吃不消了,想改变又苦于没有门路、没有带头人。    如何“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给菜园村留下一份可以传承的产业?王建国有了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并且得到了村两委成员和贫困户、老艺人们的大力支持。2015年夏天,菜园村历史上的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山东莘县菜园双清扫帚加工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了。合作社成立后,将逐步实现统一原料、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统一分红。入社贫困户可分3期付清原料款,也可以用成品抵扣原料款,脱贫的门槛低了。 
  “在合作社的帮扶下,我再也不用担心扫帚的原料和销路问题了,我们的扫帚市场越来越大,现在根本不够卖。”该村70岁的老艺人徐银华指着满屋的成品扫帚欣喜地说,这些都已经有主了,在王书记和村两委的帮扶下,现在有很多订单忙不过来。 
  记者了解到,据保守估计,年均稳定收入3万元左右。因扫帚成品基本供不应求,加上毛料环节为贫困户节约的成本,2015年度入社贫困户实现了当年“精准脱贫”。目前,“菜园双清扫帚合作社”的管理机构、人员、执照、“菜园双清”商标、微店等齐备,产销两旺。把扶贫资金用成源头活水,造血式扶贫,王建国也准备将菜园扫帚做成一项长远的产业。 
◎实事惠民
19个月的时间里
为群众做了46件事

  2016年7月底,聊城突降大到暴雨,不少地方积水严重,菜园村却几乎没有受到暴雨的影响。这主要得益于王建国的“固执己见”。王建国告诉记者,村民无意的一句话,他才知道新修村东头的燕五路时,把原来贯穿老路的泄洪水泥管给堵上了。如果雨季前疏通不了,洪水泄不出去,就会泡塌大棚、泡坏庄稼,很有可能造成群众因灾致贫。“说干就干,马上就办”,从筹划到完工,仅用了两天时间。菜园村的农田尤其是蔬菜大棚,安全度过了雨季。 
  像这样的事真是不胜枚举,修缮村东丁字路口的窄危桥、新建菜园村大集的公厕,新修生产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捐建的文化惠民工程“海棠广场”选址到施工,申请建设的“菜园村学前教育建设”项目,总投资61.3万元,政府公办,已完成定址、设计、招标,正在施工……
  19个月以来,王建国带领村两委班子,“说干就干,马上就办”,为集体增收57.44万元,争取扶贫资金475.54万元,做实事38件、扶贫项目6个、精准扶贫产业1个、招商企业1家,做成了46件事。有效解决了水、电、路、房、扶贫产业、文化设施等贫困村常见的六类难题,“五通、十有、三达到”工作目标基本实现,敬老、爱幼、助残,乡村大戏、抗战电影、文化广场、旱厕改造、移风易俗等乡村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融合共进
为菜园村留下
带不走的工作队

  王建国时刻谨记省领导“感情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但能力永远弥补不了感情的缺失”的谆谆教导,用心用情,克服了孩子小、老人身体不好等困难,也一度因熬夜过度致使眼睛毛细血管破裂,而不得不带病工作。 
  王建国在菜园村实施了扶贫项目责任制,实现了“抓党建、促脱贫”的融合共进,“定民心、带班子、谋脱贫”三步扶贫法初见成效,干部想成事、能成事,群众也切身体会到了政策好、干部好、党好、国家好,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执政形象得到有效提升。 
  王建国告诉记者:“摆正位置、用心用情,依靠群众、办成实事,是我的真实体会。我们实施的扶贫项目责任制,让新班子成员为项目奔忙的身影出现在了工地上,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有时还夸干部们。干部们需要、也确实得到了群众的认同,办事当然就更有动力了。干部们被夸的不好意思的时候就说,‘这都是省派第一书记带来的好项目!’我就不失时机的说,这是党和政府的一直没有忘记大家呢,现在国家比原来富裕了、家底厚了,政策更实惠了,你们可得好好干!富裕户多带带贫困户,贫困户得抓紧干,争取超过富裕户!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为民办实事的工地上,有了最佳的对话氛围,党的形象自然擦亮了。把做成事的机会留给村干部,把荣誉推给村干部,我相信,党员干部在有了群众的信任、支持,“第一书记”撤走以后,省领导指示的“为帮包村留下带不走的工作队”的目标,应该也可以实现了。”
  由于工作突出,菜园村党支部,获2015年度聊城市、莘县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王建国作为莘县的省派“第一书记”典型之一,在“聊城市直机关选派第一书记培训班”上介绍了“抓党建、促脱贫”工作经验。 

  “第一书记”王建国向山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司安民(右一)、莘县县委书记、县长张国洲(右二)汇报扶贫工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