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刻瓷,一手蛋雕,单孟渤一人两项绝技列入非遗名录
双料非遗人将生活雕刻成艺术
2017年02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单孟渤和他的蛋雕作品。 本报记者 于悦 摄
     非遗传承人单孟渤有两项独门绝技同时被列入济南非遗名录中——刻瓷和蛋雕。刻瓷,他能在盘子上将人物雕刻得不差分毫;蛋雕,他能把鹅蛋镂空雕刻一个地球出来。生活中的种种寻常物件,一经他手都变得非比寻常。

  本报记者 于悦                    
  十分钟给同学
画一张素描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单孟渤从小就展现出了雕刻天分,即便家中无人从事艺术创作,幼时的他却由衷地热爱画画和雕刻,没人教,他就比着小人书画,这为以后的刻瓷打下了深厚的素描基础。因为动手能力强,家里的收音机、座钟等各种能拆的东西都被他拆了个遍。
  单孟渤的这种课余爱好被家人视为“不务正业”,所以一升初中,他的绘画“事业”就不得不中止了。只有在学校做黑板报时才能施展一番,单孟渤也因此在同学中小有名气,提起他,济南实验中学的那几届学生没有不知道的,“同学们都知道我擅长画画,课间都排着队找我画素描,10分钟就能画出一张来。同班每个同学的钢笔杆上也都有我的雕刻作品,有的人至今还保留着。”单孟渤说。
  中学毕业后单孟渤被分到建设兵团,1974年底兵团解散,单孟渤又被分配到山东医学院校办药厂,1977年恢复高考后他考入山医并留校任教。在这段过程中,单孟渤从未间断过绘画和雕刻的业余爱好。几个同学结婚时都不收他份子钱,只让他画一幅油画当作结婚礼物。
家里的盘子
都被刻了个遍

  单孟渤的绘画和雕刻都是自学成才,刻瓷和蛋雕也不例外。1992年单孟渤去淄博出差时,正赶上当地举办每年一次的陶瓷琉璃艺术节,在现场他看到有人在瓷盘子上进行刻瓷表演,用刻刀刻出图案后着色,大为惊叹,回到家后就废寝忘食地琢磨和练习起来。
  “当时根本没有卖刻刀的,我千方百计寻来了材料托朋友做了一把。盘子也不知去哪买,就逮着家里吃饭的碗、盘、烟灰缸用,只要是不带花的白盘子都被我刻了个遍。”单孟渤说,只过了一年左右,他的刻瓷技术便熟极而流。
  在家中客厅的一面墙上,挂满了单孟渤的名人刻瓷作品。由于有扎实的素描基础,单孟渤刻瓷绝大多数都以人物肖像为素材,这也是刻瓷中难度最大的一种,且只要刻错一笔就功亏一篑,刻的像不像,能否表现出人物内在神韵都很重要,他在这一流派中已称得上顶尖高手。
  “我最擅长在黑釉盘上创作,随着一刀刀刻下去,盘子的白胎露出来,刻得稍浅些就浮现出作为过渡的灰色。”单孟渤说。刻瓷的工具简单到只有一把小锤和一把錾子,加一支用来构图的铅笔,深浅和疏密只能靠自己来把握。
把鹅蛋壳
雕刻成一个地球

  接触刻瓷几年后,单孟渤加入了山东省刻字艺术家协会,在协会里认识了一位能在红皮蛋壳上雕刻的会友,瞬间就对这种新奇的雕刻方式产生了兴趣,简单请教一番之后,单孟渤又回到家中开始研究蛋雕技术。
  蛋雕和刻瓷有些相似之处,就像黑釉盘和白胎,红皮鸡蛋表面也有一层薄薄的红色,两者在所需的技术上却是南辕北辙,一个硬到需要用锤敲,另一个却又薄又脆。
  不满足于蛋壳表面的雕刻,单孟渤又把精力集中到镂空蛋雕上,在他的此类作品中,有一颗地球形状的蛋雕格外引人注目,上面一条条经纬线交叉,七大洲的轮廓也清晰可辨。能在一个鹅蛋壳上把经纬线刻到0.5毫米到0.6毫米的宽度,这种精细功夫在国内还没第二个人能做到。“刻的先后顺序很重要,例如经纬交叉形成的一个方块,我会先刻三条边,留着一条边,如果一下刻出四条边则很容易断。”单孟渤说。
  2015年单孟渤加入世界蛋艺术家协会后,将自己的蛋雕照片发到网站上,引起了不小轰动,“外国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协会主席专程从新西兰赶到我家,就为看一眼我是否真能手工雕刻。”单孟渤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