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齐聚邹城为传统文化传承出点子
用通俗故事,把精髓讲出来
2017年02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左二)在发言。
     21日上午,众多国学专家、学者齐聚邹城,就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学习贯彻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举行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进行了展望。

  文/图 本报记者 岳茵茵          朱熔均
  
用好国际平台
加强对外交流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牛喜平说,《意见》文件的推出标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进入到全面推进和实施的阶段,邹城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不少成绩。国际儒联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组织要主动适应目前形势,结合自己的实际找准定位落实《意见》。把国际儒联建设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国际平台,打造成全球儒学学者和团体紧密联系的学术联合体,通过联合体扩大中华文化的对外影响。
  如何利用国际平台拓展儒学文化发展,牛喜平表示,发展就要加强对外交流,国际儒联作为一个国际交流平台,应围绕交流效率、有效准确地做工作,把中华传统文化正确的传播出去、翻译出去。目前,儒联正有计划在一些国家召开国际儒学论坛,开展文明对话。
通俗传统故事
讲给国际友人听

  20日,曲阜师范大学建立了《国学教材两创教材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编撰《中华文化基因探微》这本教材。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院长马士远说,微就是细的意思,从最细处来探索。这本书也是浅显易懂的一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把中华文化的精髓讲出来。“这本书只有20多万字,出版后将翻译成6种语言向国际推广,国际友人拿到这本书后很容易吃透中国文化。”
  就古文讲古文,讲得很多人都听不懂,把古文的精髓挖出来,然后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写出来,让大家都能听得懂、读得懂,还能了解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
  他表示,要使文化真正走出去,不是以“点”的方式走,而是以“面”的方式走。通过《中华文化基因探微》这本书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人的思维,为何和西方人有差异。
聚拢传统文化
离不开儒学研究院

  中央民族大学正酝酿成立儒学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尼山圣源书院副秘书长孙宝山介绍,我们现在面临一个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问题,这需要跨民族、跨宗教、跨道德文明,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解决,在中国,儒学是一个最根本的途径。为此将酝酿成立儒学研究院。
  孙宝山说,通过这样一个儒学院,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在西方文化冲击之下打散的文化重新聚拢起来。因为在“儒学研究院”这样一个形式之下,把以前经史子集、诗词歌赋还有其他的一些经世之学聚拢起来。还可以通过儒学和佛道的交流,在儒学院的形式下,把所有的国学“拿出去”。
拓展“旅游+”
邹城发展全域旅游

  邹城市委书记柳景武表示,邹城作为孟子故里,是文化建设示范区南部主战场。在推进文化繁荣发展上,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承担着艰巨任务。邹城将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从深化文化研究、发展全域旅游、做强文化产业三个方面入手,以孟子研究院建设为载体,打造集文化传承弘扬、学术交流研讨、游客参与体验于一体的高层次研究机构,延续儒学文脉。
  以“旅游+”为抓手,创新“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乡村”等模式,发展全域旅游;以重点项目为支撑,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壮大文化产业,全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擦亮邹城文化品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