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砸10亿死磕自主芯片
雷军称,小米5c卖到3000元以上才能回本
2017年03月0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月28日,小米正式发布首款自主芯片松果澎湃S1。(资料片)
     2月28日,小米正式发布首款自主芯片松果澎湃S1。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小米成为第四家拥有自主研发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搭载该处理器的首发机型小米5c,以1499元的售价,于本周五正式对外发售。
  本报记者 刘红杰

  100人团队搞研发,大家心里都没底
  雷军用了“九死一生”,来表达他做芯片的决心。
  “小米想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就必须要掌握核心技术,芯片可是手机科技的制高点。世界前三大的手机公司三星、苹果和华为,都掌握了芯片技术,小米要想跻身全球前几大手机厂商的话,也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行动前,雷军请教了专家,得到的答复是,芯片前期投入巨大,至少要10亿人民币起跑,预计投入10亿美元,要花10年时间积累才有结果。
  小米在芯片上吃过亏。2014年下半年小米手机进军印度市场时,被爱立信起诉侵权,要求禁售。印度法院解禁采用高通芯片的小米手机,而采用联发科芯片的红米1S因为专利问题被印度禁售。小米5在发布时又受到高通芯片骁龙820延迟发布影响。
  感同身受的还有魅族,因为在专利缴费上存在分歧,魅族和高通足足进行了一年冷战,最终还是妥协,与高通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和解。
  中国手机缺“中国芯”是通病。中国每年进口芯片付出的代价超过石油。世界排名前十的手机厂商,中国占了七席,但芯片被国外厂商垄断。华为从2004年开始研发芯片,历时13年才研发出海思麒麟960。
  从目前手机芯片形势来看,高通一家独大,三星和苹果自给自足,华为杀出了一条血路,小米要紧随其上。
  2014年10月16日,小米开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叫松果电子,连开业庆典都没办,就像一支特种部队,开始了手机芯片的研发。
  “大部分人心里七上八下,因为不知道冲出去是死是活。”雷军说。这个团队由小米手机部的创始成员朱凌负责牵头来定方向,团队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小米手机创始团队的部分成员;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找了很多做芯片的专家,初期团队规模不大,100多人。
  知情人士透露,原高通中国掌门人王翔在通信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是迄今为止小米最重要的引援。而小米做芯片的第一笔技术启动资本则是购买了大唐电信旗下的联芯科技的技术专利。
  2015年9月24日凌晨1点43分,小米松果芯片第一次拨通电话。两天后,又在凌晨1点57分,第一次点亮屏幕。这意味着小米松果芯片第一次流片成功,硬件基础研发完成。这两个历史性时刻,雷军都去了办公室。“那天晚上,我心澎湃。”他说。
  “我们为什么起名澎湃?那天晚上我们说澎湃就意味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就是需要澎湃的动因,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在技术创新的路上才能越走越远。”
  技术+新零售,小米正转型
  程序员出身的雷军注定了小米的基因,他似乎正在努力把小米从营销公司的影子中拉出来,打上技术公司烙印。
  “我觉得小米酷的原因,在于始终坚持技术创新。”雷军说,过去六年,小米申请专利16800件,仅2016年就7000件,现在获得专利授权量3612件。考虑到专利从申请到获得认定需要两三年时间,未来小米专利授权量估计会过万。
  经过28个月研发,最终澎湃S1芯片诞生,定位中高端市场,在GeekBench多核测试中,宣称领先高通主流中端的骁龙625。
  小米并不止步于此,雷军透露,小米也开始在做屏幕、相机各个核心器件。芯片业务是要给小米手机供货,至于是否给其他领域供货,现在还不在思考范畴里面。现在要追求把产品做出来、质量做稳定,下一个台阶才是大规模。
  “10亿的研发成本,卖100万件,每一颗芯片研发成本要1000元;卖1000万件,每一颗芯片成本100元。在手机千万级规模之前,自主研发芯片肯定还不具价格优势。计入成本的话,小米5C肯定要卖到3000元以上才能回本。”而小米官网显示,5C的3GB内存版,售价1499元。
  雷军说了这样一段话向行业领袖华为致敬:“我觉得华为做得很出色。他们曾经踏过的坑,搞不好我们也会进到里面去。他们前进的道路,我们跨越的概率不是很高,我们也会一个坑一个坑去踏。我们切入的这个时间点,基础技术的成熟度比当年他们做的时候要好很多,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真的会得到大规模认同。从入门级到旗舰都做得很好,我觉得可能我们也需要十年的时间,我们的产品线都做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雷军看来,小米遇到的真正挑战是,电商模式只占整个市场的20%左右,线下渠道依然很强势。现在小米的目标是探索新零售,像2月份就针对线下推出的直供售卖方式。他说,手机行业现在到了新零售和渠道变革的阶段,要提升线下渠道的效率,今年小米之家会达到250家。
  至于外界热议的小米性价比模式,雷军说,“我们会把这条路走到底,走到黑。因为只有超高性价比的产品,才能造福众多的用户。”他觉得,小米已经到了一个要放慢脚步,梳理每一个环节,把每个环节做好的阶段。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