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女”姐姐和她的婚姻
2017年04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孙俊彬
  我对批判乡村不感兴趣,只想写篇文章祝福我的姐姐。
  妈妈今年终于了结一桩心头事:姐姐在春节来临前一周出嫁了。
  在我们老家,村里32岁的姑娘还没嫁,需要顶住巨大的压力。因此,我常常觉得姐姐是个勇敢的女人。
  我们家境普通,姐姐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在东莞进过工厂,去汕头卖过面包。那时候她17岁,苗条,说话有着城里的口音,回家的时候穿着白色连衣裙,带西式面包给我们吃。在我的记忆里,那是姐姐最漂亮的年华。
  听说那时候她有拍拖过,不过,她没有带过男生回来。
  后来,姐姐回了老家,拿出自己几年的积蓄,租了一个铺面卖衣服。姐姐说,我们家三个男孩都在外面,总得留一个在父母身边。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姐姐的朋友一个一个成家,来家里做客都带着孩子。妈妈看着着急,说:“你们孩子都这么大了,我们惠惠还没嫁,有好的帮她介绍介绍吧。”
  朋友说,有啊!可介绍了好几个,她每次都说不合适。
  姐姐性格刚烈,被人欺负不得。妈妈总是叹气说:“你总使性子,不知道去哪找个合你的。”
  女人30岁是道坎。姐姐快30岁的那年,父母四处托媒人帮她介绍对象。我经常打电话回家,妈妈讲的第一桩新闻就是,最近给姐姐介绍了某某地的男人,我跟你爸还有你姐去看了,觉得不错。然后,我就会问姐姐觉得怎么样,妈妈就有点语塞,“嗯,不知道啊,她说先微信聊着。”
  有一年中秋回老家,那天,姐姐晚上有个相亲,叫我们一起过去看看。我们全家五口人一起出动,开着几辆摩托车轰轰进村。
  我们一家几乎挤满了屋子。那男子看起来比我姐大几岁,干瘦,老实巴交。他母亲已经过世,平时在城里工作,家里只有几间老屋子。兴许是见到我们家的阵势,男子显得拘谨,姐姐客客气气地跟他父亲喝茶聊天。
  过几天,那边来讨信儿,姐姐婉拒了。她说,有钱没钱不是最重要,起码看着有感觉。   
  妈妈笑她说,有什么感觉,我嫁给你爸的时候也就见了一次,还不是生了你们几个,过了几十年。
  渐渐地相亲多了,姐姐经验丰富,十几公里外的男人,她能把他们家调查得清清楚楚:祖辈干吗的,家庭关系怎么样,有没有家族遗传病。有一个男的,妈妈看着很喜欢,姐说,他们家有贫血遗传病。
  临近村镇的未婚男人,姐姐了解了个大概。有时候,妈妈又说起邻居某某嫁了,姐说:“我知道啊,那个男的有什么好。”
  后来,她干脆告诉媒人她的服装店在哪,有兴趣的过来看就好。来求偶的男人在姐姐店门口出现的时候,姐姐一眼就能看出来。有时候来的是男人的父亲,鬼鬼祟祟探着头望,姐姐朝他招手:“叔,进来喝茶吧。”
  无数次相亲无果之后,帮忙的媒人也少了,朋友帮忙介绍的心思也淡了。
  姐姐从小就“野”,跟人吵架从来不会忍让。她心里精明,生意上不含糊,如果她回家立马关上房门,十有八九在算账。这些年,她一股脑儿地赚钱,总说:“女人只有自己赚的钱才是最可靠的。”
  父母可能怎么也没想到,生了三男一女,留在家里陪伴着他们的却是这个女孩。这些年,父母的衣服是姐姐购置的。他们生病时,也是姐姐第一时间陪在身边。她开服装店赚了点钱,买了车,晚上经常玩到凌晨,吃喝也不节制,身材开始显臃态。弟弟买房子时,姐姐拿了8万支持他。亲戚们喊她“富婆”,总开玩笑:“这下更难嫁了,有钱的不靠谱,没钱的配不上你。”
  后来,妈妈也“放弃”了,有人再提起,妈妈就摆摆手:“没人要没人要。”
  姐姐求神拜佛,庙里的老师父告诉她,得找属虎的。她转念一想,两年前倒是有个属虎的,长得瘦长瘦长像根竹竿一样,老实勤恳,可是嘴笨,喝了半天茶讲不出几句话。那男子小姐姐1岁,和姐姐相亲无果之后,倒也又相了几个,但总没成。
  算命之后,姐姐翻了通讯录,又跟人家聊起来。就这样,他们悄悄地“交往”了一年,姐姐对谁都没说。
  去年12月的一天,姐姐在我们家的群里宣布:下个月我要结婚了。
  我第一时间打电话向我妈道贺。妈说,那男子叫啥啥啥,听说是你同学。
  这个爆炸性新闻让远在北方的我抱肚大笑。
  迎亲的时辰定在清晨5点。姐姐化完妆穿上嫁衣,头上扎着金发髻,样子格外不同,像宫里的娘娘。
  在出门前,按照习俗,我们家要围着八仙桌吃顿饭。姐姐坐中间,我们分列两旁,这样的阵势家里还是头一次。
  大家安静下来,姐姐每夹起一个菜,妈妈嘴里就念着这道菜的祝词。例如,猪肝的谐音是“官”,葱中空,意味着当官正直,官运亨通,肉丸谐音“圆”,吃了一家团团圆圆,家庭和美。
  姐夫做装修的,我们都知道他这辈子当不了官。以前,我也厌烦老家那些繁琐的习俗。不过,看着姐姐不慌不忙地完成着这些仪式,我突然觉得这个过程其实是庄重而美好的,每个细节里都带着祝福。
  我们那地方,重男轻女的传统是出了名的,女孩在家里一向不受待见。早嫁出去的好,留在家里经受不住父母的念叨。
  天涯论坛上有篇文章叫《我是85年未婚剩女,在家几乎快被逼得要自杀》,作者描写自己在家里遭受的压力时写道:“我爹意思是叫我滚出去,一天骂两轮,我妈骂我没人要、可以去死……不许我去KTV、不许我去酒吧,不许我太晚回家……”
  虽然有点极端,但这并不奇怪。在传统观念里,女孩适龄就该嫁人,然后好好地守妇道,相夫教子。人们不期望你有主见,更没必要有作为,嫁鸡嫁狗也比不嫁好,单身总会招来闲话和质疑。
  很难想象姐姐这些年经受的压力,虽然她嘴巴伶俐,可是,每次家里的客人问起,她也只能笑着回避。
  这些年,没听说过姐姐有男朋友。我们兄弟姐妹很少聊感情的事情,但是我知道,跟许多普通女孩子一样,姐姐同样需要爱情,她不愿意将就着去结婚生子,然后做个标准的家庭主妇。
  我高中女同学里,有两三个大学毕业后回老家工作,至今单身。在她们看来,“(本地的男人)穷的没什么本事,有钱的挑三拣四。好的要么成家了,要么在外面工作。”
  眼看着30岁,父母天天干着急。如果你去一个这样的朋友家,她父母非得把你朋友圈挖个透不可。
  每次我听杨千嬅的《勇》里那句歌词“我没有温柔,唯独有这点英勇”时,我便觉得这唱给姐姐最恰当不过了,因为姐姐是有勇气的女孩。
  其实,那些村庄里坚守着,等待属于自己的爱情的单身女孩都是“勇女”,所有人都应该怀着温柔的心祝福她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