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眼中“元元的就业路”
2017年07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三岁被“宣判”患自闭症

  与每一位期盼小生命降临的年轻父母一样,2000年的盛夏,怀胎10个月的张风玲仰着脸问丈夫:“希望孩子未来什么样?”
  “健康,快乐。”
  没想到这个梦很快就破碎了。
  两岁多的元元没有语言,不会与人沟通,总是重复刻板动作,连眼神交流都不会。“最初只是以为男孩子说话晚,从未想过他会患病。”元元三岁时,在济南、北京等地辗转了几家医院后,张风玲心底一直隐隐浮现的答案终于被医院证实——儿子有自闭症倾向。
  “内心像被掏空了似的,只有绝望。”对于14年前的那一幕,张风玲依旧历历在目。“天天恨不能以泪洗面,最痛苦的时候甚至想过和他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而元元,依旧一个人抱着心爱的玩具趴在床上,偶尔发出几声旁人无法理解的“非正常语言”;时而坐在地板上,一遍遍重复排列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
  在北京就治了三个月后,张风玲意识到,元元或许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成长,不能去普通学校上学,甚至不知道他的未来在哪里。

清楚记录每一点“温暖进步”

  2005年3月5日,张风玲将元元送进了新语特教学校,开始了艰难地康复治疗。
  她不停地搜寻关于“自闭症”的任何信息;她四处奔走,结识并走近更多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她甚至不停地反复问自己:“我可以做什么?”
  她清楚地记得关于元元的每一点“温暖的进步”:
  他可以清楚地喊出“妈妈”、“爸爸”,他对叠字很敏感;
  他可以自己吃饭、穿衣,自理能力在一点一点提升;  
  他能够平稳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学会了“偷懒”……
  元元每一个让人惊喜的信号,都成了一家人欣喜的源泉。

“孩子就业比中大奖都兴奋”

  2017年6月29日,对于张风玲一家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开始,元元有工作了。
  “从来没敢奢望有一天他可以拥有一份工作。”7月5日上午7时40分许,张风玲和丈夫一同送元元来到位于双一路上的德州东方食品有限公司上班。“不同于以往送他去康复学校,这种感觉比中了大奖还要兴奋。”
  走过长长的楼梯,拐进二楼的车间,元元径直走到自己的工位上。白T恤,黑短裤,配上招牌式的笑脸。若不是有人刻意提醒,你很难将他与“自闭症”联系在一起。
  见到采访的一行陌生人,目光随即躲闪开去,略带腼腆地低头继续工作,和每一个内敛的普通少年无异。捡袋、倒手、递袋,这样重复而枯燥的工作,对于元元而言却是异常顺手。
  “很知足,现在亲戚朋友都亲切地喊他‘大工人’。仿佛看到了希望。”张风玲说,现在元元每个月可以领取1470元工资,单位缴纳五险。她最大的愿望是在自己老去之前,最终使元元真正融入普通人的世界。“希望社会对这个群体再多一点接纳,盼望他们有一天真正融入社会。”
       本报记者 李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