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漫游费贵在“主动让利”
2017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让利”意味着利益上的割舍,有时候还会带来工作量的增加,执行者难免缺乏主动作为的动力。如果相应监督不足或反馈机制不完善,提供“让利”的政策善意将在执行环节遭到消解。

  从今天起,漫游费正式取消了。虽说过程有些曲折,公众呼吁多年,总理也多次喊话,但这项姗姗来迟的“福利”终归是落地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几大运营商通过计费方式的改变,主动取消了漫游费,一来全面惠及所有用户,二来也不需要麻烦消费者提出申请。这种“主动让利”的模式,值得推广。
  和已被取消的漫游费相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来自中央或地方层面的政策性“让利”越来越多,如何让公众更好地享受到让利带来的好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让利”的一方能多一些主动,在程序设计上少一些繁琐的步骤,让群众能够便利地享受到“让利”,公众的满意度也会被放大。相反,如果本该“让利”的一方不主动做工作,甚至利用信息不对称把“让利”藏起来,那就是另外一种局面了。
  取消漫游费,可以说是主动“让利”的正面例子,但在现实生活中,做到这一点的并不多。同样与几大电信企业有关,“提速降费”在落实中就没有把“让利”充分做到位。就拿网络带宽来说,在很多地方,明明同样的年度费用,如果老用户不主动申请升级,就只能按照旧政策,享受低于新用户的带宽。这种对老用户的“不友好”也绝非个例,比如银行卡的年费,尽管有取消相关收费的政策要求,尽管有的用户在某行只有一张卡,但仍有银行以“协议”为由,非得要求用户上门申请,否则就继续收费。
  少让一点等于多得一点,对于逐利的企业而言,或许可以用“本能”来解释,但同样有一些由职能部门执行的政策性福利,却也常常因为“懒政”而被雪藏。尤其在一些财政情况较好的地方,地方政府有专门的经费给居民提供某项“额外”福利,但在执行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就出现了,普通人未必熟知所有的福利项目,有些执行部门干脆也假装不知,能少干点活就少干点。比如近年来陆续在一些城市开展的免费或部分免费的新生儿疾病筛查,不少家长就因为不知道也没人提醒,错过了这项福利。
  按照现有的通讯技术和管理技术,主动“让利”或是做些主动提醒,并不是多么难的事,平日里推送广告或催促交费的时候能联系上,“让利”时候怎么就联系不上了呢?这一次取消漫游费,做得就比较好,并没有让用户都到指定网点主动申请办理,也没有利用信息不对称对不同的人做区别对待。说到底,症结不在技术上,而在态度上。“让利”意味着利益上的割舍,有时候还会带来工作量的增加,执行者难免缺乏主动作为的动力。如果相应监督不足或反馈机制不完善,提供“让利”的政策善意将在执行环节遭到消解。
  前面也提到了,社会向前发展,经济持续进步,各层面提供“让利”的能力越来越强,“让利”的项目也会越来越多。对于普通人而言,不大可能对所有的“利”牢记于心,在“让利”程度有限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在复杂的程序面前望而却步。对于“让利”主体或执行主体而言,如果没有有效的手段来督促其主动作为,可钻的空子就太多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