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互助规模突破1亿元 
2017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立足于为“三农”提供最直接、最基础的金融服务,我省于2014年向国务院上报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获批之后成为了全国唯一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省份。截至今年7月末,全省累计发生互助业务2530笔、互助金额10038.8万元,平均每笔3.97万元。
  2015年初,山东成为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试点省份。坚持社员制、封闭性、不吸储放贷等原则,合作社通过社员内部资金筹集满足内部社员的金融需求。不用看银行脸色、不用借高息贷款,只需提交申请,便能及时得到合作社的互助金,这种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模式也在山东各地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的两个重要原则是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用社员自己的钱来解决社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山东省金融办主任李永健介绍,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是要在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之内设立社员自助型的资金互助组织,解决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供求不足的矛盾。
  山东以“增量、扩面、提质”为主线,合理规划试点合作社数量,积极稳妥地扩大试点覆盖面,稳步扩大信用互助业务量,努力提升试点的广泛性、规范性、普惠性。着力培育试点示范社,循序渐进、梯次推进,成熟一批、发展一批,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截至今年7月末,全省有114个县(市、区)和14个开发区的3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信用互助业务试点资格,比年初新增41家,参与社员(包括法人社员)23047人,较年初增加2579人。截至7月末,全省累计发生互助业务2530笔、互助金额10038.8万元,平均每笔3.97万元。
   (本报记者 张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