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青旅上了瘾
2017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逄天泽
  我第一次住青旅,是今年4月去北京参加一项比赛的时候。当时我们12个人住在那个小小的四合院里。青旅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神奇,会有一些神奇的经历,会遇到一些神奇的人。这里的神奇其实可以换成另一个词语,叫惊喜,常常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小事情,而这些小事情会让人很开心。
  今年暑假去扬州旅行,住的那家青旅里,一群陌生人坐在同一个沙发上聊着天看着电视,就像久别重逢的老友。这家青旅是由一套住宅房改造的,所以本身就多了几分类似家的氛围。老板是个地道的扬州本地人,很喜欢说说笑笑,笑声是那种标致的爽朗。跟我们聊天的过程里,他会告诉我们扬州怎么玩比较合理,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去镇江的公交车该往哪里坐等等。跟他一聊,就相当于请了半个导游。
  在那里,还有一个住了两周的旅行达人。看起来也就四五十岁的样子,但他却说自己快六十了,以前是个教音乐的老师。他坚持自己的旅行信条——每到一个地方,就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把这个地方的文化理解得透彻一些,这样才算是“来过”。7月31日那天中午,见他自己从青旅的厨房里做了菜,和老板一起吃,边吃边聊。
  其实我很羡慕这样的人,有机会、有资本拿出这么长的时间来体验自己没有体验过的生活。看似充满流浪气息,实际上背后支撑着贵族的思想与精神。
  在镇江,我本来以为订的房子是一个四人间,但到了以后发现其实是一个双人间,无意间升了个房。
  跟我同屋的人是一个四川大叔,看上去四十多岁。依我住过三四次青旅的经验,这种年纪的人住青旅的相对很少,除非是个资深玩家。跟他聊完天后,发现果然是个资深玩家——这大叔正在沿着京杭大运河/G104的线路骑行,从北京一路风尘骑到了镇江。这大叔也是性格直爽的人,还跟我聊起他下一步的旅行计划,说他的骑车经历再骑一次海南岛就圆满了。
  第二天一早大概是五点多,这大叔就爬起床向苏州进发了。当我起床下楼时就已经八点多了。退完房后问老板哪里能吃到比较好的镇江锅盖面,老板人很好,很详细地给我讲了一个传统老店的路线。
  其实在回来的路上一个网友给我的一个说说评论,说不喜欢住青旅,因为基本没什么私人空间。其实,现在的青旅在条件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选择空间,有的地方会保证你有超过一半的私人空间,至少会超过大学宿舍的水平。青旅最吸引我的地方恰恰就在于空间的共享,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语、不同的思想,会在这块小小的共享空间里不断碰撞,产生很多惊喜。
  这样来看,住宾馆是不是只剩下私人空间了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