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病患者要注意了!季节交替,作息安排,饮食都有讲究
专家提醒:如有心慌、胸闷症状应立即就医本报记者孙淑玉通讯员李成修
2017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季节交替,正是心血管病高发的季节,加上情绪的剧烈波动、睡眠的不足、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都会为心血管病的发作埋下隐患。毓璜顶医院心内科专家提醒市民,夏秋换季应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如有心慌、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休息不好
心情烦躁竟检查出房颤

  到北京给女儿看孩子,昼夜轮转,六旬老太忙了一个月竟然累出了房颤。回到老家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后三天,她已经乐颠颠地去香港旅游了。
  日前,老家烟台的宋老太到北京帮女儿看孩子,白天忙着看娃,晚上被孩子吵得睡不踏实,一个月下来,她开始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有高血压史的她没敢掉以轻心,到医院通过心电图检查查出房颤。
  不敢贻误治疗,她赶紧赶回毓璜顶医院心内科进行手术,在副主任医师初红霞和同事的通力协作下,通过房颤射频消融术和术后加速康复治疗,术后第二天宋老太就顺利出院了,第三天她已经乐颠颠地到香港旅游了。
  初红霞告诉记者,夏季炎热,劳累,休息不好等很容易诱发房颤等心律失常,房颤可以诱发脑栓塞,心力衰竭等。
急性心梗
不能掉以轻心

  因胸疼、胸闷到医院就诊,查出急性心梗后火速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30岁小伙直言“捡了条命”。
  近日,30岁的尚琪因胸疼、胸闷来到毓璜顶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出急性心梗,他当时十分吃惊,好在并没有掉以轻心,入院后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后,现在已经完全康复。
  据悉,尚琪因刚开了公司,奔波劳累、压力太大,本身还有吸烟的习惯,诸多因素诱发了急性心梗。
  初红霞表示,夏季也是急性心梗高发季节。心梗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急性冠脉闭塞。夏季炎热,气压低,过劳、暴饮暴食等可诱发心梗。急性心梗如果不立即治疗会导致近期猝死,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等亦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
应注意做好防护

  血管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虽然在夏季处于舒张的状态,但夏季气压低,情绪易烦躁,一旦再遇到劳累等情况,血管就会收缩,导致管腔狭窄,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和血压波动,给心脏带来极大的负担。因此,初红霞提醒高血压患者一定不能随便停用降压药,以免给心脏造成更大的负担。此外,高温天气大量出汗会导致血液浓缩,应多喝水,应保持心情平和,“三高”患者更应加强重视程度,切不可掉以轻心。
  “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调节作息习惯也很重要。”初红霞称,季节交替时注意冷暖调节,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空气畅通,多吃梨、苹果、菠菜、藕等滋阴润燥的水果蔬菜,尽量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此外,还应进行适量的户外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
  此外,如有心慌、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避免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初红霞(右二)在查房。
乙脑高发 疾控专家有办法 灭蚊、防蚊、预防接种“三管齐下”是良方
  本报8月31日讯(记者 孙淑玉 通讯员 正毅 雪英) 目前,天气还是比较炎热,蚊子也很多,乙脑就是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是怎样传播和预防,疾控专家给您支招。
  乙脑全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乙脑最初的症状和感冒相似,发病后可表现为高烧,患者很快出现剧烈头痛、惊厥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有些患者还可以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具有发病急、进程快、疫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
  乙脑是一种夏秋季多发的传染病,80%-90%的乙脑病例集中在7、8、9月。在流行地区和流行季节,乙脑通过携带乙脑病毒的蚊子叮咬传播,其中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而烟台各县市区均有三带喙库蚊分布。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绝大多数是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有症状的乙脑多发生在10岁以下的儿童,2~6岁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在少年儿童普遍接种乙脑疫苗后,儿童发病有所下降,成人和老人发病相对增多。
  如何预防乙脑?疾控专家称应采取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做好防蚊、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保持家畜、禽舍的卫生,消除积水,填平洼地。夏天可以使用纱窗、蚊帐、蚊香,涂擦驱蚊剂等措施防止被蚊虫叮咬。此外,注射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的关键,乙脑减毒活疫苗全程需要接种2针次,分别是8月龄、2岁接种。乙脑灭活疫苗全程需要接种4针次,8月龄接种2剂,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
  专家提醒,如出现发病比较急、持续高热、头痛、抽搐等类似症状,应立即就诊,及早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