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而薄发
写在聊城市荣获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技术操作团体第一名之际
2017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长新 张春慧

  8月25日,从2017年山东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活动总结表彰会上传来喜讯,聊城市代表队荣获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项目获全省17地市团体第二名,其中技术操作部分获全省团体第一名;荣获全省团体二等奖,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项目获团体三等奖。同时,获个人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2人被授予“全省卫生应急技术标兵”称号,充分展示了聊城市卫生应急处置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这是卫生应急一线人员对急救工作热爱和忠诚的最好体现,成绩属于聊城市卫生急救应急战线上的每个人。”聊城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刘德勇闻讯后高兴地说。
  打破模式
积累的是智慧

  时间回到2017年5月18日,山东省卫生计生委与山东省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的通知》。
  “要以此次竞赛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聊城市卫生应急技能水平,促进急救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刘德勇给竞赛的筹备与开展定下了目标。
  建立组织,强化领导。为让全市卫生应急人员迅速行动起来,选拔参加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的优秀队员,在聊城市卫生计生委应急办的具体指导下,聊城市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牵头研究制定工作方案,专门成立了聊城市120指挥调度中心主任赵本起任总指挥,聊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王建民任技术操作部分总教练,聊城市120指挥中心副主任张春慧负责赛前急训理论知识培训和相关事情协调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以赛促学,以赛促炼。7月27日,聊城市举行卫生应急技能选拔赛,因为这次卫生应急技能竞赛这在全省还是第一次,所以涵盖内容广,筹备时间紧,工作任务重,没有什么成熟的经验可借鉴。为此,该大赛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的工作,拟定了大赛日程、赛程安排,比赛须知,竞赛规则,评分标准等。同时,严格保密程序,遵守职业规范,赛前安排专人负责,完成了大赛理论试题印制封存,营造了缜密有序的赛事环境。
  “三个打破”保证了参赛效果。该大赛领导小组打破了原有在院前急救队伍中选拔参赛选手的模式,多科室选拔精英。各县市区和市直医疗单位分别组队,多科室选拔精英组队参赛。打破了遇比赛即邀请上级医疗单位专家当评委的模式,评比更接地气。自己的专家队伍对本市的情况更了解,人员更熟悉,问题找的更准确,为此,他们整合全市专家资源,将那些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行业有威望的应急技能专家推举为担当评委,切实锻炼了自己的专家队伍。打破了只有市直单位评区县的模式,比赛成绩更公平合理。他们将评委分为区县和市直两个组,互相负责评分环节,且当场公布考试成绩,保证了比赛成绩到公开、公平、公正。
  这次比赛,该市按照“全员动员、广泛覆盖、层层选拔”的工作要求,16支县市区代表队共计48名选手参加了理论测试和技能操作竞赛,切实提高和检阅了全市卫生应急人员的真实工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激发了全市广大卫生应急工作人员立足岗位钻研业务和操作技能的干劲,在卫生应急工作中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沙场历练
凝聚的是力量

  在备战阶段,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刘德勇等领导多次过问备赛情况,一再强调要积聚全市各医疗单位的力量,赛出水平,赛出实力。
  聊城市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全面出动,总指挥赵本起对每一个重点亲自推敲,备战冲刺阶段陪着大家一起加班加点,他总是在苦无思路时提出新的创意,在高度紧张时以一句玩笑化解压力。总教练王建民对备赛工作全程跟进,亲力亲为,突然想到什么重点,夜里11点也能打电话和参赛人员进行一番激烈讨论。作为备赛工作的具体协调者,张春慧更像一个小姐姐,带领大家去观摩学习,制订学习计划,组织模拟测试,练习抢答设备……
  全市直各医疗机构都积极响应,贡献设备、人员,市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东阿县人民医院都提供了医疗器材支持,而且克服值班人员紧张的困难,让参赛选手脱产培训。
  通过选拔赛聊城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贺兰,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医师李博,聊城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师郑亮亮、护士孟慧丽,东阿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丁黎明、护士于敏成为后备队员。
  “比赛前我们付出了很多,无论是汗水还是精力,这段时间是探索的过程,是付出的过程,是互助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更是收获的过程!”贺兰这样告诉我们。
  贺兰只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副主任医师,可就是在这个平凡的医师身上,闪现着不平凡的点点滴滴,本来她因胃溃疡正在休假,可是赛情就是命令,赛场就是召唤,她毅然捂着肚子,忍着疼痛赶赴备练现场。训练中她有点体力不支,脸色苍白,领导多次让她回去休息,但她每次都是在旁边稍作休息后,继续投入训练。她说:“训练,就是磨练我们意志的一个过程,我能坚持就不能搞特殊化拖大家的后腿。”并且,她还不时的传授参赛经验,指导新队员训练,纠正不标准的动作,极大地激发了参赛队友的潜能。
  孟慧丽还是个新妈妈,孩子才几个月大,7月份刚休完产假,回到单位上班就正好赶上全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她认真细致,刻苦努力,取得优异成绩,被选拔为参加全省的备练选手,她把每一次训练都当成实战,反复练习,没休过星期天、没休过节假日,处在哺乳期的宝宝不得已时需由家人送到赛场“加餐”,队友们戏称孟慧丽为“奶妈参赛者”。
  张春慧备赛期间感冒发烧39度多,咳嗽带血,话都不愿说,而且还拉肚子,可她毅然每天穿梭于赛场,安排查补竞赛重点,琢磨抢答技巧,完善应急预案,反复推敲桌面推演方案,研究评分规则……
  即是最后选拔出参加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三名队员之后,其他集训队员也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们及时转换角色,负责房屋倒塌、爆炸伤、车祸、火灾等桌面推演,资料的查阅整理等等工作,他们真正成为了幕后的英雄。
  ……
  这就是贺兰,这就是孟慧丽,这就是张春慧,这就是聊城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集训的领队和队员们,几个平凡而普通的共产党员,几个孜孜不倦的白衣天使,几个与众人一般的普通应急医者,他(她)们拥有的不仅仅是一腔热血,满腹勇气,更拥有智慧和组织能力!
蓬勃队伍
托举的是希望

   最终确定参加全省卫生应急技能竞赛的贺兰、丁黎明、郑亮亮都是医师,是个老中青结合梯队,这就是聊城参赛队的特点。因为三相结合,他(她)们精力充沛、知识丰富;因为三相结合,他(她)们经验如日中天;因为三相结合,他(她)们身体和精力等都处于巅峰时期。其实他(她)们平均年龄也只有32岁,因为32岁,所以他(她)们有活力,充满理想;因为32岁,所以他(她)们有担当,不怕困难;因为32岁,所以才让他(她)们对应急训练那么执著刻苦。
  其实,聊城市120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历来就重视老中青急救应急队员的梯次配备,在急救应急队员年龄结构上注重形成合理梯队。既要有年富力强的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急救应急队员,也要有经验丰富的急救应急“老将”。鼓励老将对新人进行精心传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在“识才”、“举才”、“树才”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搭建新平台。也正是因为该中心近年来在这些人才培养上的默默耕耘,才积聚成了今天的精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