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运行机制还需更完善
2017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校车安全”这个牵动众多家长心的话题,每到开学季又总会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近几年来,校车新闻屡屡进入公众视野,但多数都是负面的,因校车事故造成孩子们伤亡的消息不断传来,让多少个家庭破碎,校车安全成了如鲠在喉的全民话题。经过舆论的持续发酵后,有关部门也拿出了切实措施,加大了校车安全的整治力度,校车事故也慢慢地减少了。以德州为例,目前全市取得使用许可审批的校车449辆,大鼻子的黄校车从无到有,如今已成了德州的街头一景,校车的安全、规范和专业,这正是家长最为看重的。
  放眼全国,虽然校车数量越来越多,运营也越发规范,可校车问题一直尚未解决,安全隐患依旧存在。就在7月份,河北省廊坊市一位3岁女童被遗落校车致死,更可怕的是,这是半个月以来,河北省发生的第4起幼儿园校车遗落幼儿致死事故。为何非要用血泪代价来唤醒全社会的重视?
  坦白来说,从安全、标准、配置,到数量、价格、便捷等,校车运行都存在不完善之处。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校车很可能就是监管的盲区,从学校、家长到有关部门都抱有侥幸心理,接送车辆是不合规的黑校车,甚至是报废车辆的都大有其在,改装个小面的就敢超载运行的比比皆是。不出事大家得过且过万事大吉,出了事就将涉及单位一关了之,或再来个一阵风似的运动式整治,难以形成一以贯之的常态化监管体系。
  在我看来,面对校车问题,我们需要紧绷安全弦,消除不规范下的隐患,还要学习国外的成熟经验,不断完善校车运行机制。首先要明确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做到各司其职,据了解一辆校车挂上正规的“校车标牌”,需要在学校、教育、交警、交通等多个部门备案,相比于准入机制的复杂繁琐,更需要规避监管体系的多龙治水,要防止事故发生后,在划分责任时,会出现互相扯皮。
  其次,要落实好资金来源,一辆购置费为35万元的校车,每年的“养车”费用就在10万元以上,这笔开销对校车公司、学校都实为庞大,如果最终转嫁到家长身上,恐怕没有多少人能承担得起。根据《校车安全条例(草案)》,校车工作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但分担比例多少等还未具体明确,操作起就容易打折扣,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