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恢与清官文化
2017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董健
  中国历史上清官少有,在古代诗中写道: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但历朝历代总也不乏清官,如包拯、于谦等。
  青岛这个地方,在历史上出过一位有名的清官。
  青岛,在秦汉之时叫做不其(箕音),属胶东郡,在今青岛市城阳区辖范围。
  古城阳地区历史上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如西汉末年起义军领袖张步,东汉不其侯伏湛,经学家郑玄等等。
  东汉时的不其令童恢是这群人中的佼佼者,也是清官中的典范人物,他在任期间,勤于政事,体恤民情,尤以善施仁政著称。大力倡导农桑牧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治内连年无作奸犯科者,社会秩序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以至邻县百姓举家迁徙不其县定居者多达二万余户。由于他在城阳勤政爱民,公正廉洁,至今被城阳人民所思念,被盛誉为“青岛史上两千年不倒的清官”。
  童恢去世后,当地百姓为纪念他,修建了“童公祠”(后更名为童真宫)来纪念他,“童恢驯虎”、“火烧北门”等优美的故事流传至今。通过对童恢事迹传说的宣扬以及对童真宫的保护,利用人民群众对古代“清官文化”理解接受,深入挖掘这一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为当代廉政文化理论建设提供充分的思想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清官”是人治社会的产物,“清官情结”反映出老百姓的一种期盼。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清官”具有历史和时代局限,所以,若把社会治理的希望完全寄托于“清官”身上,过分强调清官政治,那是根本靠不住的。既不利于法制社会的建设,也与民主精神根本相悖,我们进行反腐倡廉建设,法治和制度建设才是根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