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淄区:咬定教育优先发展第一要义
2017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陈伟 
通讯员 宋以生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2000多年前,稷下学宫的祭酒荀子的一句话,开启了临淄重教兴学的光荣传统。
  今天的临淄,咬定教育优先发展第一要义,尊师重教之风蔚然。“以更具战略性、全局性的眼光,关注教育,支持教育,办好教育,做到教育规划优先安排,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人员优先配备。”临淄区委书记宋振波说。
  言必信,行必果。临淄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相继实施了新建学校建设工程、学校布局调整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校舍安全工程等,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1亿元。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区教育资源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前,该区学校已全部达到省标准化学校建设要求。
  据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学军介绍,临淄区还积极创新教育投入机制,为教育“加薪助力”。牵头协调企业资金1200万元,为全区城乡学校配备电钢琴1625台,乒乓球台1050副,实现了电钢琴和乒乓球教学“全覆盖”。实施“私人购置校车,政府补贴一半”的政策,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补贴个人购置标准制式校车176辆,保证了学生的乘车安全。牵头乡镇投资6600余万元,实施学校体育运动场地改造工程,全面消除学校“土操场”。年投入300万元引领社会各界共建教育发展基金,有效激发了学校自主发展的活力。
  眼下,在临淄,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最美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景观在校园,已经成为现实。齐陵一中的贾文亮老师今年58岁了,有几十年教学经历的他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化:“从小平房到大楼房,从普通黑板到电子白板,从60多个学生一个班到现在的小班化教学,学校的变化真的是日新月异。听说,今年街道中小学要整体改造,变化肯定会更大。”
  时代在发展,临淄在推进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也没有停下脚步。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临淄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凸显。为此,2016年,临淄区投资7亿元启动了玄龄小学、淄江中学新建,实验小学、实验中学、淄博工业学校改扩建等5个建设项目,目前,4个“大班额”项目已全部竣工投用,淄博工业学校改扩建项目进展顺利,临淄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为着眼长远,自2016年起,该区还启动了《临淄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的制定工作,并于今年5月份由区委、区政府印发实施。从《规划》获悉,今后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临淄区将规划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17所,进一步优化教育布局,均衡资源配置。
  是不是投入多了教育就能发展?是不是建设了几个学校群众就能对教育满意?对此,临淄区有着清醒的认识。“项目是推进教育资源均衡的重要抓手,但不是唯一,不是说建好了这几所学校就均衡了。”宋振波说,“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教师。” 
  重教必先尊师。在临淄区庆祝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宋振波就明确提出要求:要对教师队伍高看一眼、厚爱一层,严格落实有关政策,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真正关心教师生活,让广大教师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生活有保障。
  临淄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针对教师工作实际和职称评聘困难的情况,2015年,临淄区投入近1000万元,建立了班级管理激励机制,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平均待遇提高了近500元。2016年,临淄区又实施了教师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任制度,全区3193名优秀一线教师受益,仅此一项全区年投入近600万元。同年,临淄区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全区教师中高级职称数量大幅提升,设置19个农村教师特级岗位,极大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点也没感到累,反而感觉很充实,自己好像年轻了很多,又重新找到了当老师的成功感和幸福感。”淄博工业学校安营波老师在实施分级聘任后主动回到教学一线,教学生涯又走上了新的起跑线。
  据了解,今年教师节临淄区还将实施“弹性岗位”管理,科学设置农村特级教师岗位,让优秀教师在职称评聘上更有盼头,在专业发展上更有劲头,安心从教、幸福从教。
  “咬定教育优先发展第一要义,对建设‘家敦民富、大气精美’的现代化临淄意义重大,我们会把尊师的氛围营造得更加浓厚,把重教的环境创造得更加优良。”临淄区政府区长白平和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