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证明,做强比做大更要紧
2018年04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今后七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一片芯片都不能卖给中兴的禁令,让在核心零部件上依赖美国的中兴通讯面临着“窒息”的危险,因为他们所需要的高端芯片根本找不到替代品。
  针对美方的禁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指出,“中方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政策,合法合规开展经营”。诚然,跨国经营的公司都应当树立底线意识,避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但是,联想到美国近期在中美经贸问题上挑起的贸易冲突,不由让人猜想,美方是否在小题大做,试图向中方施加更大的贸易压力,甚至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美国一家权威媒体在评论这个事件时说,美国的真正考量是要遏制中国制造业升级,拖慢“中国制造2025”这一强国战略。而美国发出的七年禁令,恰好也指向2025年,这未必都是巧合。5G技术被誉为新经济的血液,能在这个领域里抢得先机,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中兴通讯是全球5G领域的领跑者,与华为等中国通信企业一样,正在赶超世界巨头。美国虽然在技术和硬件等方面拥有发展5G的优势,但中国依然有后来居上的可能。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大国崛起都需要抓住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中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当然不能忽视将在通信等诸多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的5G技术。
  美国“封杀”中兴,颇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意味。就像芯片是中兴的命门,芯片产业也是中国的软肋。现在,中国每年进口芯片耗资两千多亿美元。在互联网时代,芯片可以说是比原油还重要的战略物资。那么,芯片产业在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因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受益于自由贸易,习惯利用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同分工,尽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不可能四面出击全面赶超。但是,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长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中美经济在保持互补性的同时也呈现显而易见的竞争态势。在美国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领域,这种竞争性会表现得更强烈。所以,美国举起“芯片禁售”的大棒重击中兴,不是一时冲动。
  毋庸置疑,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不断迈进的中国,一定会继续捍卫自由贸易体系。但是,这样的国家意志能否得以实现,还要看中国能否塑造更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去化解个别国家“逆全球化”带来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现在重温这句话,我们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中国不缺“世界五百强”企业,也不缺互联网巨头,但在很多看似领先的领域中都缺少核心技术。很多企业过于看重短期效益,喜欢挣快钱,而忽视创新和技术进步。庞大的芯片市场与羸弱的芯片产业在国内形成了强烈反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芯片产业试错成本高、排错难度大,中国企业没有必需的耐心和勇气。
  美国对中兴亮出的“红灯”,也是让中国企业和民众及时警醒的“闹铃”。“强起来”的中国或者中国企业不能只有庞大的经济体量,更要掌握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技术。对此,职能部门要有谋全局的长远思维,行业巨头也要有清醒的自知之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上,类似的事件迟早都要发生,也不会仅此一例,唯有及早防范才不会陷入被动。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