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台县张黄镇政企合作探索“扶贫车间+农户”
村里建“扶贫车间”,帮贫困户就业
2018年04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扶贫车间里,工人正在制作拉花工艺品。
     鱼台县张黄镇一家成立11年的工艺品生产企业,400余名员工全部是鱼台当地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村民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张黄镇政府根据企业劳动力密集、员工灵活度高的特点,摸索出“扶贫车间+农户”的扶贫路子,在村里投资建设“扶贫车间”,实现贫困户有工作、企业有劳动力的双赢局面。

  文/图 本报记者 孔令茹 

每月挣三四千
就近照顾家里老小

  11日上午,鱼台县张黄镇的华利雅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十分忙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类拉花、派对、节庆用品的生产。
  29岁的陈飞翔正在用网板进行彩纸的粘贴,他是鱼台县张黄镇龙坦村人,从家里到单位骑车只需十几分钟,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养家,这份工作他已经干了10年。“19岁进厂,一个月600块钱的工资,跟着老板慢慢干起来,现在每月三四千块钱,特别知足。”陈飞翔现在已经是车间主任,更重要的是,他不用出远门,就能在挣钱养家的同时,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这家企业的员工全都是鱼台本地人,其中大多是家里务农的妇女,计件工资每天能拿六七十块钱,不少人已经干了六七年。
  2007年,鱼台人张维利返乡回到鱼台,开始做拉花等派对节庆用品,从起初100平米的家庭作坊,到如今20亩的生产、储藏车间,产品出口欧洲及美国等地,年销售额近4000万元。农闲时员工700多人,平时也有400多人同时工作,可以说,张维利作为带头人,让数百个当地家庭,告别了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孩子留守的生活。
扶贫车间建在村里
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鱼台县华利雅工艺品有限公司的产品主要是节日纸制品灯笼、拉花等工艺品,工艺复杂程度不大,适合家庭妇女和老人操作,所以工人既可以集中到车间,也可以领取原材料回家加工,不影响照顾家人和农活。
  在扶贫调研中,济宁市特警支队挂职张黄镇扶贫副书记张计刚发现,这家企业可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扶贫车间+农户”模式,为村民探索出一条稳妥增收的脱贫致富之路。
  张黄镇扶贫办主任付长红介绍,目前张黄镇与华丽雅公司已经达成合作,充分融合企业发展与扶贫政策,镇上投资数百万元建设扶贫车间,整体承包给华利雅公司,鼓励吸纳周边村庄贫困户劳动力就业。
  目前,鱼台县张黄镇已在军城村村东建成一处占地近20亩的扶贫车间,可以安排就业岗位300个,目前车间优先录用附近村里的贫困户,每年可发放工人工资500余万元。
  此外,张黄镇还在大陈村、东张村、殷王村等3个省级贫困村积极打造“一村一品”村级加工扶贫车间,就近招收周边各村贫困户中的妇女、老人和残疾人。通过政企扶贫相结合,实现了张黄镇村居贫困户就业增收,也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实现了双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