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扶志对症拔穷根
2018年04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宁4月19日讯(通讯员 刘祥鹏) “扶贫政策虽好,但我不能长期依靠政府救助进行生活,要想和全国人民一起步入小康社会,还得勤劳起来,靠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济宁经开区马集镇下花林村的孙永社对包保干部信誓旦旦地说。
  孙永社说干就干,他克服自身困难,利用家里的闲置房屋搞起了养殖,为节省饲料费用,孙永社早出晚归去割杂草。在孙永社的悉心照料下,他喂的羊不仅健康而且长得壮硕,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即使这样孙永社也不闲着,在包保干部的推荐下,孙永社找到了一份在下花林小学当保安的工作,一个月1200元,孙永社一家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转变思想观念,解决“不想干”问题。有的贫困群众缺乏脱贫激情,晒着太阳看着干部干,坐等党和政府送小康。这种“等靠要”思想,成为脱贫攻坚最大拦路虎。转思想、扶志气、长本领,让贫困群众的心里热起来、脑子转起来、身子动起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