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隐身”,商家想“血洗”也找不到门
2018年04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不少媒体报道了这样一起纠纷。河南郑州的消费者李某,针对网购的干果是否缺斤短两,与新疆阿克苏的网店商家产生了分歧。几番交涉未果,商家竟威胁称“如果差评,立马买机票,血洗你全家”,此后甚至给李某发来了购买机票的订单截图。
  商家的这种做法,令广大消费者义愤填膺。毫无疑问,相关行为必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其间的法律问题,应当说是非常明确的,讨论的空间不大,或许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样一个事实——消费者的每一次网购,都是一个将个人信息“上交”给商家的过程。对于商家来说,手握网购者的地址等个人信息,想要施加“伤害”是很“方便”的。对于网购者来说,“上交”个人信息给自身安全埋下隐患。
  当然,人们也可以寄希望于法律会对掌握客户信息的商家起到约束作用,但这似乎并不能一定让网购者免受“伤害”。声称“血洗全家”的那位商家,未必不知道自己要为一时冲动付出代价,但“代价”并没有阻止他的冲动。一旦“血洗”真的发生,就算施暴者事后受到法律严惩,很多后果也是无法挽回的。
  要想更有效地保护网购者,就不能仅仅依靠事后惩罚,而是要把工作做到“源头”,从一开始就不该让商家直接掌握网购者的个人信息。网购也好,其他形式的消费行为也好,现实生活中,只要涉及提供个人信息,就包含着信息被滥用的可能性。仅仅是因为那些能够接触到信息的人想赚点儿外快,就会有大量的个人信息被倒卖。
  要想彻底消除或减少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个人信息的曝光度,应考虑使用技术手段,将个人信息更好地“隐藏”起来。就像一度推行的“隐私面单”,通过技术处理,让快递单上不再显示收件人姓名、电话、地址等。网购其实也可以考虑类似的思路:商家只知有订单,却不知道购买者是谁,个人信息通过第三方后台发挥作用。而且,地址信息等也可以按照路径拆分。试想一下,如果阿克苏的网店老板看到投诉怒火中烧,却不知道该买去什么地方的机票,就算逼问取快件的快递小哥,也仅仅得知收件人在河南,结果是否就会不一样?
  这样做确实无法彻底杜绝隐私泄露或个人信息被滥用,但最起码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的几率。从快递业的隐私面单来看,技术上应该也不存在多大的障碍。关键问题就在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是需要钱的,很多时候,就算相关部门出台了硬性标准,平台或商家也得先考虑考虑成本与收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