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让中小学生的课间动起来
2018年06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了《山东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全省学校体育工作作出一系列安排。其中特别提出,要实施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到2018年底,各级各类学校全部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这样的行动计划值得点赞,不仅显示了我省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行动计划的可操作性。基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这一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特别推出学生体质提升计划,通过落实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制度等措施,切实加大校园体育的“运动量”。这样的设计尤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尤其是中小学体育一直存在“运动量”不足的问题。“运动量”不足的首要原因在于运动时间不足——应有的体育课时间被挤压,应有的课间体育活动被叫停。其间,有对体育课的各种偏见,更有某种出于畸形安全观的考量。由此,体育课能少上就少上,课间把学生“圈”在教室少动,成了不少学校的第一选项。
  对此,相关治理几乎一直都没有停过。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0年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教育部还专门制定并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各地根据本规定要求制定具体实施细则,认真贯彻执行。在这些关于“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文件中,对课间尤其是大课间如何安排体育活动都有明文规定。
  但是总体看来,治理效果并不理想,校园体育“运动量”不足的问题并没有根本性的改观。就核心内容而言,我省这次推出的学生体质提升计划,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既往治理之策的一次重申。重申的背后,是可贵的清醒与难得的勇气。学校体育还没有更好地体现对学生体质的“看重”,理想中的治理效果还没有达成,还需要继续努力。看到这一点,就是清醒,有了这份清醒,才能以钉钉子的精神着力抓好相关制度的全面落实。而这一点,也正是一种勇于进取积极作为的表现。
  说实话,短期内全面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不因为走得太“仓促”而影响了治理效果,不妨先从小处着手,设法让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课间先动起来——为孩子们的课间活动“松绑”,开拓他们的运动空间。即便是这看似微小的改变,也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其中,就包括主管部门对学校的授权与赋能,包括学生家长对老师的鼓励与包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