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谋发展合作共赢谱新篇
聊城市技师学院做活人才培养“大文章”
2018年06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月1日,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签约,订单培养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人才60人;2月2日,与中通钢构股份有限公司签约,订单培养建筑工程管理、施工、技术,数控加工专业人才150人;3月20日,与聊城百货大楼有限公司签约,订单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220人;4月17日,与吉利汽车(济南)有限公司签约,订单培养汽车制造与装配人才50人……
  仅2018年春季,与聊城市技师学院签约合作的企业就有40多家,合作企业总数170余家,今年新签订单培养学生人数3200余人。学院迎来高质量发展年的“开门红”,奏响了新时代发展的交响曲。
  订单培养
开启校企合作新气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7年秋,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聊城市技师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了。新一代学院人迅速承担起这份历史使命,决心挑战新高度,寻求新突破,努力再上新台阶。
  学院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把“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提升至学院发展的战略高度,主动出击,全面推进,通过新形势下的深度产教融合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协助区域经济发展,做好产业共建,以此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献礼,向聊城市技师学院建校60周年献礼!
  新时代,新思维,新篇章。学院及时派出人员到上海、深圳、广州等全国知名先进职业院校考察“取经”。寒假期间,院领导带队积极主动深入到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祥光生态工业园、鲁西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中通和时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和各县市区,与企业、行业对接,了解对方需求,探索“招工招生”相结合的更多合作空间。
  “根据学院制定出台的《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我们所选择的合作企业原则上都是本地规模企业、省100强和全国500强企业。”聊城市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玉梅说。
  项目一项一项谈,协议一份接着一份签。校企合作呈现出“遍地花开”的新局面。订单培养人数、合作企业总数持续增加,所选合作企业的实力持续增强。
在岗成才
喜结产教融合新硕果

  面对愈发严重的就业难问题,日趋庞大的就业大军里常有人发出“就业难,成才更难”的感叹,然而对于技师学院毕业生而言,却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片天”。
  今年即将毕业的冯建林,2017年6月离校到聊城青松通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顶岗实习,负责编辑公司相关技术文档、建立新媒体销售渠道以及研发市场前沿技术,实习期间,每月就可以拿到5000元的薪酬。 
  “学院实行实习、就业一体化,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我只管专心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了。”冯建林说。
  和冯建林一样,今年即将毕业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都已奔赴各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即还没等他们走出校门,就已步入准工作岗位,并且根据合作协议,人人都能拿到一笔可观的“工资”收入。
  2014级中专班的学生沈丽江已成为山东云创建筑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吴玉勋已成为建筑信息BIM项目负责人……近年来,聊城市技师学院平均年就业率高达98%以上,随着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不断深入,毕业生的择业标准除了高薪,还讲究体面、舒适。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同时,一大批优秀学生都已成为大型企业技术骨干和拔尖人才,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实现了在岗成才。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为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工作目标与人生目标,对学生实行准员工式管理,让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学生管理、考核、评价,用就业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是校企双主体育人成功的关键。”院长刘德云说。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聊城市技师学院积极与大行业大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喜结累累硕果:
  学院已与上市公司中通客车共建“中通学院”签订“十三五”“千人计划”合作培养协议;与北京北方汽车教育集团,采用PPP模式共建“聊城北方汽车学院”;与纺织企业龙头三和集团共建“三和学院”;与山东省装配式建筑领军企业万斯达集团合作成立了“智筑侠学院”;与诺伯特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首控教育投资(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建立智能制造二级学院;牵头成立了聊城市智能制造产教联盟、聊城市装备式建筑产教联盟。不仅如此,学院还积极与高新区、开发区进行政校战略合作,从而形成了“政、行、校、企”四方联动新格局。学生一入学,就能拿到至少三个岗位的就业意向书,今年订单培养的3200余人的就业岗位也已全部落实到位。
合作育人
创设人才培养新思路

  聊城市技师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取得如此显著成效,运用有哪些有效的育人“妙招儿”?
  积极探索“双主体”办学。聊城市技师学院始终坚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深耕细作”。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名校+名企”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双主体”办学,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协同育人,形成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办学新机制。目前,学院已成立有张则强、王立志两个大师工作室。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优秀技能大师引驻校园。学院将聊城市鲁铭建筑检测有限公司“引企入校”,双方共建建筑检测实验室,开展对外检测业务和接纳学院学生实习、实训。
  今年5月25日,在学院举办的实习就业洽谈会上,又有50家合作企业被选定为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并举行了基地成立授牌仪式。“教室与车间融为一体,学习知识和传授技术同时进行,这种教学方式能保证学习效果的深入、扎实、有效,”一位老师这样评价,“还能在教学中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提高就业稳定率,为企业培养更多‘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技能人才。”
  率先实行现代学徒制。结合“工学结合、在岗成才”育人思路,2015年6月,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聊城市技师学院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行校企联合“六双”(双主体、双导师、双身份、双基地、双评价、双制度)培养模式,成为全省首批、聊城第一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单位。
  2017年5月,学院举行现代学徒制拜师仪式,学院25名学生与山东金柱控股有限公司六位师傅进行了师徒结对,将校企双方深度合作推向了更高层次,为聊城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树立了新的标杆。
  2018年3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学徒考核工作顺利举行。这标志着学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紧跟产业热点设置新专业。经济增长点就是办学着力点!学院结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构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形成了专业设置随产业动态调整的机制。
  在无人机操控技术市场需求膨胀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的背景下,学院于2015年试办无人机方向专业。2016年,在正式开办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成为省内率先成功开设此专业的中职院校。2017年,无人机专业方向首批学生毕业后就被两家公司全部抢订。现在的三年制中专班,已有七八家企业来学校抢人才。当前学院已增设无人机实训室,投入最先进的实习设备,今年计划招生100人,春季班招生的学生已经入校。该专业设有“三二”连读模式,更加提升了这一专业方向的学历水平。在湖北武汉刚刚结束的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中,聊城市技师学院2016级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组成的“飞天”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山东大学、陆军装甲兵学院等名校战队同台竞技,荣获全国三等奖。
  为增强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在当前企业中机器人的编程、调试、维护、维修等方面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学院设立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今年秋季,计划招生首批100人的预备技师班。按照鲁人社发(2016)22号文件的规定,毕业后学生享受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待遇。学院争取利用5年的时间,把本专业发展成为省内一流、全国领先的名牌重点专业。
  学院今年还设立了“学前教育”“幼儿教师”和“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有效对接人才市场,服务社会需求。
  目前,学院已形成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发展、校企融合贯穿培养过程、课程教学体现工学结合、技能人才培养层次和规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匹配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学院的大批优秀毕业生已成为各大企业竞相争抢的高技能人才。
  2018年,是聊城市技师学院建校60周年。作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母校,目前学院在校生规模已达7600人,年培训社会各类人员1.8万人次以上。
  60年,一个甲子轮回,又一个崭新的起点。沿着党的十九大报告指明的方向,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政策的引领下,聊城市技师学院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姿态、创新发展的理念、开放办学的魄力,构绘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宏伟蓝图。
  (文/刘保中 韩善海 图/梁凤波 殷粟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