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照金的新丹青
2018年06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守波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着一幅著名的山水画,叫做《溪山行旅图》,是北宋初期山水画的代表人物范宽所作。这幅丹青水墨以雄健冷峻的笔力勾勒出青山的轮廓和石纹的脉络,以浓厚的墨色描绘出秦陇山川峻拔雄阔、壮丽浩莽的气概,被誉为“宋代绘画第一神品”。徐悲鸿大师曾经这样评价此画:“中国所有之宝,吾所最倾倒者,则为范中立《溪山行旅图》,大气磅礴,沉雄高古,诚辟易万人之作。”
  从西安北行100公里,高速两旁现出连绵的丹霞地貌和葱翠的树林,就来到了这幅古画的创作地——照金,一个被渭北高原与桥山山脉夹峙的小镇,传说隋炀帝巡游此地,身穿锦衣绣袍雨后映照金光,曰:“日照锦衣,遍地似金,此地应为照金”,故得名照金。这里军事地位重要,是古代战争的南北分水岭,有“石门关”之称。 
  进入照金,首先看到的是山顶上“红色照金”四个大字和高耸的英雄纪念碑。进入1933主题广场,在宏伟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前,一组三人雕塑映入眼帘,或豪气英武,或坚毅刚强,或沉稳内敛,并肩而立,注视着前面。他们就是创建这片革命根据地的卓越领导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正是他们,在大革命失败以后,点燃了西北革命的火种,创建了北方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人口近百万的“苏区”,成为土地革命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完整的红色区域,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的出发点,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特殊而关键。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翻越岷山来到哈达铺,毛泽东在缴获的敌人的报纸上,了解到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从而统一思想,决心振奋精神,继续北上,也才有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报纸上所说的那一大片苏区,就是照金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纪念馆免费开放,共有2层展厅,一楼序厅的设计独具匠心,迎门一簇跃动的火苗,我理解是代表着革命火种经久不息,薪火相传。用凹凸不平的石板铺就的地面,使我仿佛置身在连绵的群山之中,也仿佛提醒着革命历程的坎坷和艰辛。抬头仰望,头顶上硕大的党徽,让你顿生庄严之感。一楼主展厅和二楼展厅大量的实物和图片,默默地诉说着那段鲜活的历史,而声、光、色所结合的先进技术,真实形象地再现了那段血与火的岁月。最具视觉冲击力的是15幅气势恢宏、栩栩如生的巨幅油画,艺术地描绘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重要的战斗场景和重大事件,定格了一个个历史的瞬间。这样规模的革命题材巨幅油画的集中展示,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足感震撼。
  探访红军寨,是此行最考验体力和胆量的一段行程。出照金东行5公里,有处层峦叠嶂、密林如海的所在,山顶上有几处利用天然岩洞因势而建的山寨,据传是当年薛刚反唐聚兵的地方,所以叫做薛家寨。根据地斗争时期,红军游击队在这里驻扎了两个支队,修建了医院、被服厂、修械所、仓库等,成了红军寨。现在这里已经因为属于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带的丹霞典型地貌而辟为国家地质公园,也修建了上下山的索道。但是,为了亲身体验红军的艰难,我还是决定步行攀爬。在山下自然是看不到山寨的岩洞的,只见壁立千仞,斧劈刀削,连登山小路都淹没在险峻的巨石和密实的草木之中,遥看几杆红旗分布在山顶处迎风招展,标示了几个山寨的位置,也好像在用这种距离感考验着你攀爬的决心。
  鼓足勇气一路上行,我发现山路虽然陡峭,宛如天梯,有时要手脚并用,有时要弯腰钻过,有时要贴壁而行,但大都铺了石阶,显然不是当年泥泞的羊肠小道了。带着对红军寨的好奇和向往,我一鼓作气,用了50多分钟就到达了1号寨。后边的几个寨子之间地势相对平缓,走起来就轻松多了。说是寨子,实际上十分狭窄简陋,有的岩洞都放不下一张床,只能铺上稻草,挤在一起,勉强遮风避雨、挡雪御寒罢了。遗憾的是,由于年久失修,天险难越,5号寨现在是不可望也不可即了。在4号寨,同行的当地朋友给我介绍了当年悲壮惨烈的薛家寨保卫战。望着当年留下的战壕、寨楼、哨卡等遗迹,想到在纪念馆看到的残破的枪支、缺口的大刀和独特的麻辫手榴弹,脑海里浮现出了红军战士以一敌十,勇敢顽强,慷慨赴死的场景,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为信仰而战斗,为信仰而献身的勇气和力量。抚今追昔,我禁不住陷入深思。当下,我们还能找到多少这种信仰的勇气和力量呢?即使不用生命来证明,在国与家,公与私、义与利、得与失之间,能有多少人能够义无反顾地做出正确的抉择呢?
  朋友的呼唤打断了我的思绪,我顺着他的手指极目远望,照金小镇一目了然。山窝窝里幢幢红色楼房错落有致,滑雪场、牧场、素质拓展中心装点周边,广场建筑群大气庄严,巍峨的英雄纪念碑直插云天,俨然一座欧洲风情小镇呈现在眼前。我一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彻底颠覆了我对革命老区等于贫穷落后的观念。阳光明媚灿烂,洒向满目葱茏的群山,绿树掩映下的乡间公路上,各色汽车穿梭往返,辛勤劳作的人们,想必都荡漾着笑脸。我忽然醒悟,这不就是一幅新的精美绝伦的《溪山行旅图》吗?祝福这片红色的沃土,继续放飞绿色的梦想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