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描绘出总体格局
“一城引领,两市突破,两县提升”
2018年06月2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从泰安市发改委了解到,《泰安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6月12日签发,6月21日正式印发公布。《规划》指出,泰安市将形成形成“一城引领、两市突破、两县提升”的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培育壮大五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五大优势产业和现代金融服务业,全面提升产业竞争新优势,形成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在现代化生态宜居名城框架下
构建“一核两区两城”的发展格局

  “一城引领”即在“北依泰山、南接徂徕、汶水环绕、山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宜居名城总体框架下,发挥经济实力雄厚和创新资源富集的综合优势,构建“一核两区两城”的发展格局,率先突破,辐射带动,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
  其中,“一核”指中心老城动能提升核心区,将打造设施齐全、服务高效、环境优美、繁华舒适的现代化绿色智慧城市。“两区”指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泰安高新区将树立“大园区”意识,聚焦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壮大建成区,积极拓展新园区,大力发展新经济,构建“三区八园”的核心布局,而泰山景区将树立“大景区”意识,按照“中路优化、两翼突破、发展全域旅游”的思路,改造提升老景区,积极拓展新景区,加快推进泰山旅游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转变。“两城”指东部现代化产业新城和西部现代化宜居新城,将加快新产业培育,建设产城融合标志区。
新泰市和肥城市为发展排头兵
打造支撑全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两市突破”即把新泰市和肥城市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梯队,立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实际,按照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重点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推动新旧动能快速转换,加快构筑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扩大集聚扩散效应,实现突破发展,打造支撑全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新泰市将发挥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借助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沂蒙革命老区等十一大政策及成功争取青岛保税港区泰安功能区落户新泰的契机,构建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青岛保税港区泰安功能区、电商物流聚集区、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支撑,以华东输变电科技、光电科技、新型包材、北汽国泰汽车、机械智能、益客食品六大产业园为补充的“一核三区六园”产业布局。
  肥城市也将发挥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较强、制造业竞争优势突出、拥有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全国知识产权试点市的优势,强化城市核心区的产业拉动、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作用,集聚创新要素、汇聚优质资源、凝聚项目投资,集中打造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世上桃源旅游经济开发区、汶阳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培育形成“一核四区”的总体布局。
宁阳和东平以现代、生态农业为基础
逐步树立工业强县的理念

  按照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功能定位,在发展好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基础上,树立工业强县理念,以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磁窑、华丰、州城、彭集四镇为重点区域,发挥好各自比较优势,加快改造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宁阳县将强化“中心城区”和“中京新城”双核引领作用,以宁阳经济开发区、环城科技产业园为重点,以钢球产业园区、华丰工业园区、伏山工业聚集区为支撑,依托山东省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山东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等平台,实施“双核一环、两轴一带”的新型城乡空间发展战略。重点发展生物高技术、高端矿用装备制造、输变电设备、纺织服装、电商物流等产业,打造全省化工产业动能转换示范园、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东平县将强化县城中心城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滨河新区的辐射带动力,积极建设东平湖新区,发展提升高效农业带、生态林业带、特色产业带,集中打造新旧动能转换“一城三区三带”的总体布局。着力提升化工、造纸、机械工具、轮胎等传统主导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打造全国煤炭清洁化利用示范基地、高档生活用品生产基地、临港产业基地、生态旅游健康养生基地。
化解淘汰过剩产能
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泰安市将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主攻方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以“四新”“四化”为引领,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化解淘汰过剩产能,培育壮大五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五大优势产业和现代金融服务业,以重点园区、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和重点项目为支撑,着力打造五大幸福产业、高压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现代物流、高端智能制造等千亿级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竞争新优势,形成引领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到2022年,新兴和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协同推进人工修复,深入推进以泰山为龙头、以泰安为轴心的“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提高森林、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要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将绿色发展融入到农业、工业、服务业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筑牢生态经济之基、夯实生态经济之体、壮大生态经济之力,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