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被褥碗筷催欠款,离违法不远了
2018年1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媒体报道,湖南一家银行的周董事长带着被褥碗筷亲赴债务人家里催收欠款,经过几个小时的长谈,最终签订了还款计划。这戏剧性的一幕让很多人忍俊不禁。但是,“老赖”难缠的沉重现实不会因此得到改变,这种不解决赖账就不收兵的强硬催款方式本身就游走在法律边缘,更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这家银行为清收不良贷款,搞了声势浩大的专项活动,周董事长披挂上阵亲自担任“清收总指挥”,“五大战区”分头行动。这一方面证明,不良贷款造成的坏账率飙升已经成为一些银行难以承受的重负;另一方面证明,“老赖”已经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对很多人来说,不用非常手段清收欠款是徒劳的。
  所谓“老赖”就是恶意逃避债务的人,他们不仅侵犯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侵蚀了商业诚信,让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遭到冲击。被周董事长亲自上门催收欠款的胡某,之前已经被银行工作人员多次催收。但是,“道理讲遍,口水讲干”,都不见效果,银行无奈之下只能“先礼后兵”,周董事长率领一干人马带着被褥碗筷登门而入,准备“彻夜长谈”。事实证明,债务人是有还款能力的,只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熬到“心理防线崩溃”,才拿出了还款计划。周董事长的成功催收,固然与其本人的谈判能力有很大关系,但是旁人由此看到和能学到的或许是,对付老赖就得用强硬手段。这样的示范作用,很可能让原本紧张的债务债权关系更加紧绷,悲剧因素已经潜伏在这些看似轻松的喜剧场景中了。
  周董事长对付“老赖”的战术其实是“以赖制赖”。他带着被褥碗筷去催收欠款,摆出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彻夜长谈”还不行的话,就要和他的下属住在债务人家里了,甚至还有可能长期住下去。这些催收的招数一旦落实,就离违法不远了。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而周董事长和他的下属赖着不走显然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嫌疑,如果再缠得债务人不能脱身,又有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嫌疑。幸运的是,双方没有爆发激烈冲突,并顺利达成了协议。否则,周董事长很可能会从清收榜样变成违法典型。
  当然,我们也能理解周董事长的焦虑,不用强硬手段确实很难对付“老赖”,只是这种强硬应该由执法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展开,而不能由某个市场主体用死缠滥打的方式推进。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场看似“经典”的催收并非法治的胜利。只有让法律硬起来,让执法硬起来,才能真正让“老赖”败下阵来。如此,不仅能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还能让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债权人退到安全地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