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金牌环境,为民企送定心丸
市中区:政府部门上门为企业服务,多场宣讲会助政策落地
2018年11月2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品质市中打造金牌投资环境,为民企发展送上定心丸。
  舜耕街道工作人员为辖区企业宣传好政策。
     11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市中区近年来也一直在以实际行动服务民营经济,提升营商环境。伴随着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培育选树、加大资金投入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市中区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全力打造“金牌环境”,为广大民营企业家送上“定心丸”,更为新时代市中区民营经济发展吹响“进军号”。

  文/片 本报记者 于悦 通讯员 李猛

下午递交各类手续
第二天企业拿到执照

  就在11月17日,市中区组织了以“欢迎回家 服务到家”为主题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座谈会上,来自市中区餐饮、家政、互联网、数字经济等领域的12位民营企业家代表讲问题、谈想法、提建议。其中,既有改善通勤条件、建设配套住房的“接地气”诉求,也有注重政策宣传解读、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等政策性需求。市中区对企业家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全面梳理汇总、细化分解,盯紧跟上做好督促落实,对部分企业家提出的具体问题,现场要求有关部门立即研究解决。
  山东鼎好餐饮集团董事长韩震也参加了这场座谈会。“我当时也提了几个建议,从今年我在工作中的情况来看,我能感觉到市中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便利越来越多。”韩震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政府部门的服务变得更加主动。“当企业遇到问题时,各职能部门,包括市场监管局、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二七新村办事处等,都会主动过来帮助。”在韩震运营的创意产业园,经常会有中小企业进行注册,而这就需要一些手续要办理。“曾经有一个培训类的单位,由于政策,其手续的办理单位出现了变更,但是企业还不掌握相关情况。”韩震介绍,当时市中区的市场监管局就派工作人员来到园区,下午将各项手续办完,递交各类材料,第二天,企业就拿到了执照。“ 
围绕“一次办成”改革
确定14个“零跑腿”事项

  营商环境,一直是民营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要跨过融资的“高山”、市场的“冰山”、转型的“火山”,民营企业家需要政府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而在这方面,市中区今年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让民营企业可以安心做企业。
  政府的办事效率是营商环境的重要表现。市中区纵深推进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将登记材料模版和操作指南全部挂在网上,便于办事群众操作,同时将全程电子化登记由电脑端延伸至手机端。通过网上流转,进一步压缩审批环节,登记注册服务时间由8小时拓展到24小时,从材料齐全到办结,最快仅需半小时,并且延伸证照邮寄业务,将营业执照免费邮寄至企业住所。
  同时市中区积极探索电子营业执照的发放及应用,目前“电子营业执照”微信、支付宝小程序均已上线。近期,山东爱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市中区领到全省第一张微信小程序电子营业执照。新设立的企业已通过系统登记全部生成电子执照,大大节省办事时间。
  在对企业服务方面,市中区也积极走在前面。市中区强化“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理念,扮好服务意识强、工作能力强的“店小二”角色,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坚持市场主体服务标准化,推行“八个一”企业服务模式,全面开展“百名处级干部联系百家重点企业”活动,切实营造了“审批最简、服务最优、门槛最低”的营商环境。
  围绕“一次办成”改革,市中区再造各项办事流程,确定“零跑腿”事项14项、“只跑一次”事项281项、“你不用跑我来跑”事项226项,实现“从让企业和群众只跑一趟,到网上审批、一趟不跑,再到上门服务、反向跑”的转变,努力打造“企有所盼、政有所应”的重商环境。
多场讲座、沙龙
为企业家答疑解惑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利好民营经济的政策不断出台。而市中区今年重点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让辖区内的民营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面对转型的“火山”,企业需要拥抱数字化、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但是,技术能力、融资能力相对不足阻碍着企业转型。市中区通过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企业上云”行动、市场主体升级行动、产业规划行动,搭建“10朵行业云”,协助企业开展产业规划,推动由个体户升级为企业、由企业升级为园区,营造出公平、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在“商海”中“如鱼得水”。
  针对民营企业家获取知识、接受培训的急迫需求,市中区依托创业学院、文创学院,举办企业成长会、创业沙龙、创业培训等活动,对产品营销、市场预测、政策扶持等方面提供精细化指导,提升企业竞争力。针对初创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办理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引导扶持企业创新发展。今年来,为236家个体工商户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68万元,为160家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一次性岗位补贴386万元。
育才引才聚才
培育民企发展生力军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困难不仅体现在融资、市场和转型上,如何招来一流的人才,也是不少企业家发愁的问题。而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内企业发展,市中区着眼于育才、引才、聚才,让人才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目前,市中区已经培养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2名、国家级领军人才2名、省级重点人才工程55人、市级重点人才工程812人。同时,依托济南市举办的“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引进落地转化7个决赛项目,其中3个项目在大赛中获奖,目前正在申报“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育才、引才、聚才氛围越发浓厚。
  人才竞争不仅要靠优惠政策,更要靠优质的服务保障。市中区推进“只要你来市中干,一切手续我来办”服务举措,对人才创办的企业设立“绿色通道”,指定专人跟踪帮扶,做好企业选址、材料审核及登记注册工作;为高层次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健康就医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设立人才服务中心,开设人才服务“专窗”,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建设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按照“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的理念,让人才享受“不跑腿或跑一次”的优质服务,培育拴心留人沃土,让人才来得了、留得住、用得好。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