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壹读

A03版:壹读

A04版:壹读

A05版:广告

A06版:壹读·关注

A07版:产经

A08版:壹读·关注

A09版:壹读·聚焦

A10版:壹读·济南

A11版:壹读·济南

A12版:动向·国际

A13版:文娱·影剧

A14版:青未了·人文

A15版:乐动·篮球

A16版:车界

E01版:今日济阳

E02版:今日济阳·主打

E03版:今日济阳·城事

E04版:今日济阳·城事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H05版:今日运河·城事

H06版:今日运河·城事

H07版:今日运河·城事

H08版:今日运河·城事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L01版:今日聊城

L02版:今日聊城·城事

L03版:今日聊城·关注

L04版:今日聊城·专版

M01版:今日油田·01

M02版:今日油田·02

M03版:今日油田·03

M04版:今日油田·04

N01版:今日德州

N02版:今日德州·主打

N03版:今日德州·财经

N04版:今日德州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

P03版:今日菏泽

P04版:今日菏泽

Q01版:今日青岛·头版

Q02版:今日青岛·城事

Q03版:今日青岛·社会

Q04版:今日青岛·关注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关注

W05版:今日威海·关注

W06版:今日威海·城事

W07版:今日威海·教育

W08版:今日威海·专版

Y01版:今日淄博

Y02版:今日淄博

Y03版:今日淄博·巡城

Y04版:今日淄博·教育

Z01版:今日枣庄

Z02版:镇域

Z03版:镇域

Z04版:新闻

文物修复成“表情包”,艺术创作还是哗众取宠

齐鲁晚报     2020年10月30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向阳     

  近日,一场艺术展在网上引发了争议。展览展出的是青年艺术家褚秉超的摄影作品,拍摄对象是其在甘肃、陕西、宁夏三地寻找到残损的50尊佛像修复前后的对比,褚秉超将自己的个人形象和对佛像的理解融入造像之中。此举引起网友的强烈质疑:这样的创作并非艺术,可能对文物造成破坏。举办展览的重庆十方艺术中心回应媒体称,褚秉超表示这些造像并非被相关部门保护起来的文物,而是在山野间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些佛像,都没有标志。
  文物修复需要系统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否则会对文物造成永久性损害。按照我国现行的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修复石刻造像要按照这个程序进行:前期勘察、方案设计、方案调整、实施修复,每一个阶段都得细致入微。石刻造像的修复绝不能搞自发行动,必须在专门机构的同意和指导下、在专业人员的布局和操作下实施。
  按照策展方的说法,似乎山野间没有被相关部门保护起来的造像就是无主的,周围没有标志就不算文物,就可以随意进行处置,这种回应有点轻描淡写,对公众来说有些不负责任。就像专家所说“历史遗存应当属于文物的范畴。我国地大物博,有一些文化遗存还没有列入相关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管辖范围内,但没有被列入的并不代表就不是文物。”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建林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全国有大部分文物点都没有定级,这意味着有许多没有挂牌的文物存在。“只要是古代遗迹,有历史文化价值,那么它就是文物。”他说,除了家传文物等有明确所有权归属的文物之外,其他文物尤其是田野间发现的文物,一经发现都应归国家所有,应该由国家来处置的。  
  文物修复一直是个热点话题,前几年,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让文物修复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在业界让人津津乐道的传奇修复并不少,像国家博物馆里的司(后)母戊大方鼎,曾遭损坏,经过专家精心修复后完好如初;国家博物馆的“国之重宝”之一,铸造于商代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曾被炸成20多片,湖南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张欣如先生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修复了这件文物;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秦始皇陵铜车马,考古人员清理出3000多块残骸,经过多年的修复,成为我国考古史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震惊考古界;而马王堆帛书,则是文物修复史上的奇迹。当初被发现的时候,水浸霉蚀相互粘连,几乎变成了一坨。帛书太软易毁坏,只能拍下照片用复印件拼。帛书揭裱后留下许多碎片,在整理时,发现哪一页有空缺,就到碎片里找相应的图纸,犹如“高级拼图游戏”;在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北朝佛像,有些几乎碎成渣渣,但修复后却精彩绝伦,神采熠熠,它们走过几千年的岁月,如今穿越尘世焕然一新,可以说是修复文物的经典成功案例。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些文物却遭遇了毁容式的修复,前一阵有网友爆出,甘肃省西和县法镜寺石窟内的几尊佛像前些年被修缮后,变成了滑稽可笑的“表情包”;四川资阳的省级文保单位庵堂寺摩崖造像、骑龙坳唐代大佛、报国寺大蜀广政年间摩崖造像、寺山门清代西游记石雕等被通体彩绘、唐代密檐式砖塔塔顶搭建了“屋顶花园”、安岳封门寺的南宋摩崖造像经过一番“野蛮修复”后,却成了一副画着柳叶眉、衣着艳俗的样子;广安金凤山水月观音也经历了相似的修复过程,这尊“浓妆艳抹”的水月观音不但被重新上色,还接了一个极不协调的胳膊,让人看了“辣眼睛”。有网友称,这种修复不忍直视堪称“大型车祸现场!”
  展览方曾回应称,褚秉超没有采用颜料等其他修复工具,都是用水和泥进行修复的,都是可逆的,外面的泥塑是可以弄掉的。对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教授于春通过照片初步判断,褚秉超所修复创作的造像为古代文物,或为唐代遗留下来的菩萨像。于春认为,如果文物本身也是泥做的,或者上面有彩绘,再用泥塑去修复也会对文物本身造成损害,因为泥塑会用到水等介质,这样的修复便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目前文物保护界进行文物修复时所共同遵循的原则,一是修旧如旧,第二尽量少干预。专家认为,文物保护修复可以有自己的理解,特别是对于缺失部分的补齐修复,可以有一定的主观性和艺术创造成分,但所做的复原应尽可能符合历史本来面貌,所用的材料及技艺应尽可能小地影响文物本体。就像《我在故宫修文物》中,文物修复师王武胜所说,修复不是搞创作而是重现原貌的美好,最避讳就是创造性修复。
  据悉,甘肃省文物局安全督查处负责人已经表示,现在正在就收集到的展览相关照片与现存的文物记录进行核查和比对,核实褚秉超所进行修复创作的石窟是否为甘肃省文物局登记在案的不可移动文物。他表示,若证实褚秉超所修复的确实是甘肃省登记在案的文物,文物管理部门将启动相关程序,对文物损害情况进行评估;如果评估证实造成了损害,将根据损害程度大小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
  一个艺术工作者既是美的传播者也是美的守护者,更应遵纪守法,秉持一颗爱护文物、守护古物之心,以敬畏之心传承文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