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要闻

A03版:要闻

A04版:声音

A05版:山东

A06版:国际

A07版:速览

A08版:专版

A09版:身边

A10版:文娱

A11版:乐动

A12版:身边

A13版:青未了·博物周刊

A14版:博物

A15版:青未了·随笔

A16版:专版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4版:今日运河·城事

HD01版:太白湖·头版

HD02版:太白湖·看点

HD03版:太白湖·新城

HD04版:太白湖·家园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K01版:今日潍坊

K03版:今日潍坊·关注

K04版:今日潍坊·关注

L01版:今日聊城·头版

L02版:今日聊城·城事

L03版:今日聊城·城事

L04版:今日聊城·专版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

P03版:今日菏泽

P04版:今日菏泽

R01版:今日日照

R02版:今日日照·资讯

R03版:今日日照·体彩

R04版:今日日照·形象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城事

W05版:今日威海·教育

W06版:今日威海·城事

W07版:今日威海·城事

W08版:今日威海·城事

青山余古道 我辈复踏寻

——“齐鲁古道行”研学游散记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23日
  ◥“齐鲁古道行”文化考察团师生行走在青石关外的峡谷中。
  两千多年前,如果一位学子从鲁国都城曲阜去齐国都城临淄求学,这路该怎么走?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火车、高速公路,没有现在宽阔平坦的省道、乡道。这位学子展开简易地图,一条穿越茫茫鲁中山区的道路跃然眼前。而这条道,被后世人们称为“齐鲁古道”。
  从古至今,虽然天然的地理格局为人类交流带来了困难,但交通却带动着、改变着、塑造着地区之间的交流格局。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许建立

一场特殊的文化考察
  2021年10月,一场特殊的研学游从曲阜出发,穿越鲁中峻岭到达临淄。这支由齐鲁文化研究专家和齐鲁理工学院师生代表组成的考察团,开展了为期三天的“齐鲁古道行”文化实践考察活动。
  这次考察从曲阜“鲁国故城遗址·齐门”出发,经泗河、夹谷会盟遗址、长勺之战遗址,过青石关、齐长城等地,最后到达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寻访古道遗迹与沿线孔子文化。
  这次“齐鲁古道行”研学游的两头恰恰是鲁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这两处故城也已入选2021年10月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足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齐鲁古道在哪里,怎么走?两周时期,泰山北为齐,南为鲁,广袤的鲁中山区成为齐国和鲁国的天然屏障。齐鲁古道就是历史上齐国与鲁国之间形成的古代交通要道,西起曲阜,穿越鲁中的崇山峻岭,经泰安、莱芜至临淄,早期因“战”而修,后因“商”而兴,“战道”成为交通之要冲、经济发展之商道、文化交流之通道。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周朝的建立,也开启了齐国和鲁国的时代。作为当时两个东方大国的都城,曲阜与临淄之间虽有泰山、鲁山、沂山等高山阻隔,但几百年来双方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乃至战事纷争不断。
  《史记》这样描述齐与鲁:“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临淄亦海岱之间一都会也。”“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颇有桑麻之业,无林泽之饶。”
  虽然齐、鲁自西周立国始,就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治国之道和思想文化,但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合流共同塑造了儒家思想文化,儒学也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和主流。
  中华大地,古道众多,比如连接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比如穿越秦岭、连接关中平原和巴蜀之地的古蜀道。这些交通要道在历史上,或因经济、或因战争,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曲阜师范大学原校长、著名齐鲁文化研究专家傅永聚教授表示,唯有齐鲁古道是一条先哲孔子、孟子先后率领弟子们艰难跋涉过的、闪烁着思想智慧灵性的、促使儒学南北传播的文化长廊。这条古道承载了齐鲁文化的互动、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儒学的兴盛。
淡出大众视野的古道
  曲阜到临淄有多远?今天的我们,从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到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走高速公路只需255公里,约三个小时。而在古代,穿越鲁中山区则需要多日。
  虽然现代化的交通加快了地域之间的往来,齐鲁古道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重走齐鲁古道,沿途的文化古迹,乡野之间遗留下来的传说、石碑、石刻,依然令众多游览者和考察者发出惊叹之声。
  在先秦文献中,多处提及齐鲁古道。《诗经》有两首讽刺文姜与齐襄公兄妹的诗。《诗经·齐风·南山》:“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诗经·齐风·载驱》:“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鲁道”上、“汶水”旁的“行人”,所经过的道路就是齐鲁古道。
  历史上,齐鲁古道并非一条固定路线,而是随着地域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其中,齐鲁古道中的莱芜谷道,便是一条经典路线,淄河是莱芜谷道的典型地标之一。郦道元《水经注》对谷道有优美的描述:“自入莱芜谷,夹路连山百数里,水隍多行石涧中,出药草,饶松柏。”
  康熙九年(1670年),蒲松龄南游,“从故乡走青石关,关距故乡六十余华里,由长峪道迤逦而来,接莱芜县界,两山壁立,连亘数里”,并写出了“身在瓮盎中,仰看飞鸟渡。南山北山云,千株万株树”。幽深的莱芜谷道也给予了蒲松龄巨大的创作灵感。
一条典型的文化廊道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在两国边境地带发生过多次战争,其中著名的长勺之战,是鲁国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留下了“一鼓作气”的历史典故。在今天的济南市莱芜区西杓山村还有长勺之战纪念碑。可以说,两国军队的行进和撤退路线,均有赖于齐鲁古道。
  在莱芜区青石关,这里有着“齐鲁第一关”的美誉,曾是齐国和鲁国的咽喉,两边峭壁雄峙,深深的车辙,幽深的谷道,诉说着当年往事。在当地老人的印象里,还留有通过青石关去博山买煤的场景。鼎盛时期,当年来往的车子排成长队,如果遇到“堵车”,通关需要好几天。
  古道,是“往日的时间、现在的地点”。虽然随着近代交通的产生,齐鲁古道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作为一条文化古道,依然与今天的齐鲁大地产生着强烈的时空共鸣。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齐鲁古道,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近年来,有关“齐鲁古道”的文化概念,正在走进一些地方的发展思路里。比如,章丘以章莱路为山轴、绣源河为水轴规划布局“齐鲁古道·文旅走廊”,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烟岚苍莽,绰有齐封;千里胜概,表为原山。”齐鲁古道上的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淄博市博山区内,山上有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遗址。齐长城景观赋予原山以雄壮,原山的蝶变也让齐长城“活起来”,为更多人所熟知。
  青山余古道,我辈复踏寻。走在古道上,今天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文化交流的脉动。可以说齐鲁古道是一条典型的文化大道,闪耀着互动互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齐鲁文化之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