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要闻

A03版:要闻

A04版:声音

A05版:山东

A06版:国际

A07版:速览

A08版:专版

A09版:身边

A10版:文娱

A11版:乐动

A12版:身边

A13版:青未了·博物周刊

A14版:博物

A15版:青未了·随笔

A16版:专版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4版:今日运河·城事

HD01版:太白湖·头版

HD02版:太白湖·看点

HD03版:太白湖·新城

HD04版:太白湖·家园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K01版:今日潍坊

K03版:今日潍坊·关注

K04版:今日潍坊·关注

L01版:今日聊城·头版

L02版:今日聊城·城事

L03版:今日聊城·城事

L04版:今日聊城·专版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

P03版:今日菏泽

P04版:今日菏泽

R01版:今日日照

R02版:今日日照·资讯

R03版:今日日照·体彩

R04版:今日日照·形象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城事

W05版:今日威海·教育

W06版:今日威海·城事

W07版:今日威海·城事

W08版:今日威海·城事

立德树人,回归本来;守渠种田,遍地花开

——山东大学(威海)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纪实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23日
  山东大学(威海)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大地,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以文化人,以德润心,回归教育本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在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聚焦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创新思政教学方式、强化示范引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效实践。
  全面规划,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威海校区积极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深入落实《山东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为培养最优秀本科生,造就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民族精英和社会中坚提供了坚强保障。 
  1、以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全面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课程思政建设覆盖思政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验实习等各类课程和环节;加强课内课外协同,将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纳入思政教育体系。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
  2、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引领广大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将师德师风教育和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政治素质和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教务处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多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专题培训活动,同时,依托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校区教师参加校本部各类课程思政培训,让更多教师领会、掌握课程思政理念,致力于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
  3、以课程思政为首要指标,推动校区教师荣誉体系建设和评选活动。2019年,威海校区制定了包含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优秀教案等在内的“教学荣誉体系1+N方案”。在各项评选方案中,突出教师师德师风和课程思政建设效果,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列为首要评价指标,统领所有评选活动。以此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意识,以课程思政理念引领教学和研究,全面践行教书育人职责,形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浓厚氛围。
  4、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校区积极研究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完善课程评价标准,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作为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和校领导听课评价的重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同时,将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课程思政工作的全面落实。
项目引领,以研促教
聚焦课程思政理论研究

  校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立项促教改,以教改促创新,以创新促内涵提升,采用项目立项的形式,开展课程思政理论研究,提升学校课程思政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全面带动“双一流”和“双万计划”建设,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和育人成效。
  1、依托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立项研究。聚焦思政教育的理论性和价值性,强调跨学科和融学科,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升学校课程思政研究和建设水平。2021年,校区教务处指导各教学单位开展课程思政教改立项,在校区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工作中,设立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大类,其中,在重点项目类,设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综合类项目”;在一般项目类,设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近三年,在校区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立项中,共有30余项教改项目以课程思政为研究要素立项。
  2、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课程建设一体化机制,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校区积极支持广大教师持续性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和课程建设工作。支持获得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的教师进行教改立项,持续深入推动课程思政研究;积极推荐获得课程立项的教师申报教育部、山东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校区《<国际投资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产业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物理化学课程思政示范课》获2020年度山东大学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立项;《<遗传学>课程思政建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提升路径研究》获2021年度山东大学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立项。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的示范作用,深入推进校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通过一体化机制,不断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能力和水平。这些举措,彰显了校区对课程思政教学和研究的高度重视,也提升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成效。
  3、着力打造“思政课外围课程”,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无缝对接。思政课外围课程旨在架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创新性桥梁,实现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柔性融合过渡,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无缝对接的创新性尝试。校区目前已开发出面向全体本科生的8门“思政课外围课程”,主要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和文化传播学院开设,此类课程既不同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通识教育必修课,亦不同于专业课,而是思政课教师在培养方案要求之外讲授的全新课程。课程授课形式活泼,教师授课方式灵活,课程内容价值性和知识性有机融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深受学生欢迎。
  “课程思政外围课程”名单













  4、凝练总结山大特色的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经验,培育省级、国家级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提升校区课程思政建设水平和影响力。《学生中心、因材施教:高校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设计》《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理念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强化》获得山东大学2019年度教学成果奖;在2021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从课程到课程群,从教师到教师共同体——由点及面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立足新时代,办好新文科;夯实新基建,引领新发展——山东大学(威海)新文科建设与实践》《坚守为国育贤初心,践行守正创新使命——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新文科和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等多项成果对特色课程思政改革建设经验进行了凝练,其中两项成果正在申报第九届山东省教学成果奖。
“实地型、互动式”铸魂育人
创新思政教学方式

  校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积极引领,明确目标,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基于课堂授课等常规教育方式,深度拓展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丰富思政教育主题竞赛,以“实地型、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开展铸魂育人。
  1、拓展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积极搭建多方共同参与的“三全”育人模式,全面营造思政教育氛围。校区依托威海国防重要战略地位的地缘优势和齐鲁文化积淀深厚的资源优势,深度建设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立了包括刘公岛、定远舰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内的15家完善、稳定的思政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连续十年,每年组织全体新生到刘公岛爱国主义基地参观并宣誓,上好开学第一课,统筹发挥校内外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凝聚了立德树人的同向同行合力。
  2、开展各类校园活动,丰富思政教育主题竞赛,使红色基因根植于心,内化于行。为帮助学生提升理论联系实践的水平,从内心深处提高思想觉悟,提升道德水准、文化品位、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校区围绕思政教育主题,举办学生竞赛、建立学习联盟、指导学生社团,积极开发红色文化特色思政教育资源,丰富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1)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成立了“山东大学(威海)红色社团联盟”,组织各类学习,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联盟”充分发挥红色社团助手作用,搭建好师生间的交流桥梁,推动思政课堂教学发展;结合国家政策规划,开办创新特色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019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让青春在新时代绽放”栏目,对“联盟”进行了特别报道。
  (2)每年春秋学期交替举办四次全校性的学生思政竞赛活动,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风采大赛”“正能量歌曲演唱大赛”“‘刘公岛杯’征文比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4项思政类品牌竞赛活动,参与学生3500-3800人,至今已连续举办十年。校区的思政课教学创新了家国情怀的涵养培育方式,使学生得到了从课堂到课外、从知识到趣味、从情感到理性的全面引导,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强化。2019年,山东卫视《山东新闻联播》以“将红色基因注入血脉,凝聚接续奋斗磅礴力量”为题,头条报道威海校区思政课建设成果。
  2018年9月,校区的诵读作品《蜀道难》获“‘读中国’山东省大学生诗文诵读大赛”二等奖,《岳阳楼记》获得优秀奖,校区荣获大赛优秀组织奖。2020年校区作品《悼武侯》获“2020年山东省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二等奖。2019年,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中,校区作品《我是新闻人》和《信仰的力量》获优秀奖;2020年,在第四届微电影大赛中,校区作品《苔花开》获优秀奖。
选树典型,示范引领
课程思政遍地花开

  威海校区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同时,积极打造课程思政新亮点,抓典型、树标杆、推经验,选树典型,发挥传帮带作用,发挥优质课程示范引领性。
  1、挖掘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2019-2020年,校区8门课程在山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多门课程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通过评选活动,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努力打造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选树典型,充分发挥获奖课程及优秀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覆盖和创新发展,加快形成“院院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
  2、选树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和教师,示范带动校区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2021年,校区两门本科教育类课程获评山东省普通本科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分别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与《国际投资学》。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由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总体规划,以团队自主开发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载体,以与慕课配套的新形态国家规划教材为主讲教材,适时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用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科学合理地分析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科学伦理以及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国际投资学》课程从培育学生“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培育学生的“大局观”和“国际化视野”、培育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三个方面聚焦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优化课程思政供给内容,构建了集“融”“选”“动”“拓”“评”“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模式。倡导和积极推动的基于“教师共同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产生了广泛辐射效应,团队多次在校际交流和培训会议上分享改革成果,目前已有哈工大(威海)、青海大学等多所院校借鉴应用该成果的经验,并取得良好效果。
  《传播学概论》课程在首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大赛中荣获卓越奖。该课程曾获评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以此为积淀,经过不断理解和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找出课程思政融入点,突出课程重点内容,形成了“知识与思政融合,学术与技术统一,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鲜明特色。
  3、依托“山东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强化资源共享。2021年,“山东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评国家级、省级普通高等教育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中心聚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积极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路径,不断丰富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并开展推广共享,多次组织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交流、观摩和培训活动,汇聚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合力,推动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整体提高。
  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每位教师都承担好育人责任,每门课程都讲好课程思政,把立德铸魂“基因式”地融入所有课程,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阵地,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让思政教育“遍地花开”。
(王湘云 袁伟)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特别报道该校区“红色社团联盟”。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