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版:重点

A02版:要闻

A03版:要闻

A04版:声音

A05版:山东

A06版:国际

A07版:速览

A08版:专版

A09版:身边

A10版:文娱

A11版:乐动

A12版:身边

A13版:青未了·博物周刊

A14版:博物

A15版:青未了·随笔

A16版:专版

H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04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1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2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3版:今日运河·城事

HC04版:今日运河·城事

HD01版:太白湖·头版

HD02版:太白湖·看点

HD03版:太白湖·新城

HD04版:太白湖·家园

J01版:今日烟台

J02版:今日烟台

J03版:今日烟台

J04版:今日烟台

K01版:今日潍坊

K03版:今日潍坊·关注

K04版:今日潍坊·关注

L01版:今日聊城·头版

L02版:今日聊城·城事

L03版:今日聊城·城事

L04版:今日聊城·专版

P01版:今日菏泽

P02版:今日菏泽

P03版:今日菏泽

P04版:今日菏泽

R01版:今日日照

R02版:今日日照·资讯

R03版:今日日照·体彩

R04版:今日日照·形象

W01版:今日威海

W02版:今日威海·城事

W03版:今日威海·城事

W04版:今日威海·城事

W05版:今日威海·教育

W06版:今日威海·城事

W07版:今日威海·城事

W08版:今日威海·城事

陆桥村种植基地800亩牛蒡丰收

变身新农人,收入多五六千

齐鲁晚报     2021年11月23日
新区·家园
D04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文/图 本报记者 邓超 通讯员 武海涛
  眼下,正是牛蒡收获期,在石桥镇陆桥村800亩牛蒡种植基地内,特色牛蒡喜获丰收,农田里到处是一派喜庆丰收的热闹景象。在种植基地路边,记者看到地头停满了拉牛蒡的车辆,工人们正在将牛蒡装车,准备发往外市。

  每亩收获7000斤
用工量增至100人

  这几日,陆桥村党支部书记陆开学每天天不亮就要到村东头的地里去瞧瞧,一待就是小半天。原来,陆桥村去年流转的800亩土地今年春天全部种上了牛蒡。如今丰收在望,这个原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村庄,搭上了助推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牛蒡产业“快车”。
  跟随陆开学的脚步,记者来到了牛蒡种植基地,见到了负责牛蒡种植的兰陵县多福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张可忠,这位面色黝黑的山东汉子从今年开春土地开垦后就来到了陆桥村。
  “牛蒡大约有10个月的生长期,从今年3月份种植,打药、锄草、施肥,每个环节都不能落下。”有20余年牛蒡种植经验的张可忠告诉记者,种牛蒡的时候是机械化打孔,挖牛蒡依靠牛蒡收获机,现在地里已经有6台牛蒡收获机,每台收获机后面紧随10名工人,每台收获机每天大约能收获5亩土地的牛蒡,从本月月初开始,牛蒡收获机每天不停歇工作,已经收获了100多亩的牛蒡,剩余的牛蒡还要20余天才能收获完。
  “天气逐渐转凉,为了保证牛蒡的品质,我们要加快速度,增加4台收获机,用工量也会增加到100人。”顺着张可忠的目光,记者看到农田里五六十位工人正收着牛蒡,一排排牛蒡收获机驶过,后面紧随着工人将牛蒡收获机犁出的牛蒡叶砍下,将牛蒡从地里一根根拔出,这些牛蒡呈黄褐色,每根长约70厘米,粗的直径有七八厘米,细的也有三四厘米。他们将这些牛蒡扎捆放在一边,随后就有数名工人就将这些牛蒡捋齐,然后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三轮车上。再将一捆捆打包好的牛蒡装上货车,将于当天晚上运往张可忠在临沂兰陵县的加工厂。
  “每亩能收获6500-7000斤,预计能收获2000吨。”张可忠告诉记者,牛蒡也不是哪里种都可以的,最好是沙土地,还不能太涝。这片地正好挨着泗河,土壤稀疏,很适合种牛蒡。牛蒡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蛋白质、纤维素、铁、菊糖及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我们都是自己加工,出口日本和韩国,可以加工成牛蒡茶、牛蒡酱,也可以炒着吃、炖着吃,营养价值非常高。”
每天收入100元
明年歇茬种小麦

  2020年9月份,陆桥村村两委经过反复考察,选择将村民和村集体土地800余亩流转给临沂一家专业种植合作社,用于种植牛蒡,每年每亩土地流转收益1200元,高于以往普通流转800元的收入。陆开学告诉记者,除了土地流转收益,牛蒡种植过程中,除草、施肥、收获时均需要劳动力,大多也由村民提供劳务,参加劳务村民可获得土地流转和劳务两项收入。
  村民闫成丽家里的5亩土地去年就流转给这家合作社种植牛蒡,每年的土地流转收入不仅让她有了固定收入保障,还让她在家门口有了就业机会。每天早晨6点,她就来到地里收获牛蒡。“一捆能捆十几根牛蒡,装满三大货车就能下班了。”在陆桥村没有种植牛蒡前,闫成丽一直在工地上拌石灰,一天的收入也有100元左右。
  “干建筑虽然挣得多一些,但费力气,还要跑到市区,在这里一天100元,当天结清,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挺好!”通过在牛蒡种植田干活,她一年仅劳务收入就有五六千元,给家庭增加了不少收入。“我们几个都50多岁了,出去务工也不好找活了,而且挣得不一定有这多,在家门口干活也省心、方便!”村民郑久英补充说,春天打药、锄草、接水管,每年至少要忙活两个多月。
  陆开学告诉记者,陆桥村和种植合作社一次性签订了3年的土地流转协议,第一年土地流转收益已发放给了村民,除了土地流转收益,每年的田间管理费也能为村集体收入几万块钱。“明年种小麦,歇歇茬养土地,后年接着种植牛蒡。”陆开学说,下一步,陆桥村将继续推进该土地流转模式,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促进村民和村集体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牛蒡种植为附近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
  扫码看视频。
石桥镇广场舞大赛 展新时代农民风采
  800亩牛蒡喜获丰收。
拉近服务距离,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区“金小服”服务暖人心
  本报济宁11月22日讯(记者 邓超 通讯员 贾一鸣) 近日,区金融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金小服’服务暖人心”金融服务周系列活动。
  “金小服”集中走访辖区基础制造、农牧生产、食品加工等企业30余家,一对一为企业量身打造金融服务方案,全方位满足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融资需求。各“金小服”派出机构围绕需求推出金融产品20余个,达成信贷合作意向15家。志愿者深入辖区街道与乡镇6个社区,悬挂横幅、现场答疑,协助年老居民使用“爱山东”APP网上办理济惠保等业务,向社区群众宣传金融知识,提高居民防金融诈骗意识,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解答金融防诈、金融业务办理等问题400余个。
  “金小服”志愿者走进辖区校园,向学生及家长讲解金融知识、推介金融产品,“金小服”精心安排了“金融诈骗早预防”“远离校园贷”“防非处非靠大家”等内容,同时通过现场活动增强金融服务体验,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金融知识氛围。志愿者进入辖区8个村庄,协助村民办理手机银行开户、汇款、代理缴费等业务,现场为村民讲解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范非法集资、反假币等知识,拉近了“金小服”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本次集中活动,展现了“金小服”志愿者高效的金融服务水平,为新区企业与居民带来了冬日的温暖,拉近了服务企业、群众的距离。下一步,区“金小服”各派出金融机构将继续坚持“四进走访”思路,推进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更好满足全区各领域金融服务需求。
  本报济宁11月22日讯(记者 邓超 通讯员 武海涛) 11月20日上午,石桥镇举办“永远跟党走,舞动新生活”石桥镇美丽乡村为主题的广场舞大赛。
  全镇17支广场舞队伍舞出各自独特的风格,将石桥镇群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自信健康的良好风貌展示得淋漓尽致。比赛在安然舞蹈艺术教育学校带来的开场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中拉开了帷幕。
  《中国牛起来》《八月桂花香》《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等耳熟能详的歌曲,配合着精致靓丽的动作,一同奏响了幸福的乐章。参赛的舞蹈队员们身着绚丽多彩的表演服装,精神饱满、神采飞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或柔美婉约、或激情澎湃、或灵动飘逸,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融入到一支支舞蹈中,舞出了全民健身、健康和谐的文明新风,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最终,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济东新村的腰鼓表演《运河之都好风光》脱颖而出,获得广场舞类一等奖。陆桥村的《妹妹的山丹花》、齐营村的花球舞《山河美》荣获二等奖。
  本次大赛由石桥镇党委政府主办,石桥镇妇联、石桥镇宣传办、石桥镇文化站、石桥镇中心小学、济宁蓝海村镇银行党支部协办。
  扫码看视频。
扫码下载齐鲁壹点 找记者 上壹点
编辑:孔媛媛 组版:曾彦红 校对:褚思雨
  参赛的舞蹈队员们身着绚丽多彩的表演服装,精神饱满、神采飞扬。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