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尚磊 通讯员 王长新 踏进聊城这片碧波荡漾,绿水环绕的热土,湛蓝的天空上飘扬着“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奋进歌声。聊城卫生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融入跨越赶超的洪流,紧抓全国和山东省“一区一圈一带”规划和聊城市委召开十二届四次全会的机遇,为卫生发展注入新活力,开动新引擎,确立了“东融西借、南引北联、跨越赶超,全力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医疗卫生高地”的新目标。 自提标杆,大思路绘就大蓝图 记者: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那么卫生部门提出什么样的发展思路? 刘德勇:确立了“东融西借、南引北联、跨越赶超,全力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医疗卫生高地”的新思路,东融即融入省会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借力构建省级同质化医疗服务团队;西借就是借助河南、河北周边地区的医疗市场,在满足周边地区群众就医需求的同时,借力促进自身发展;南引就是引进上海医疗卫生界的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北联就是强化与北京医疗卫生界的联系,深化在远程会诊、学科建设、进修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并参与构建跨区域的医疗联合体。 今年来,我局先后与台湾圣马尔定医院、新疆石河子市卫生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也与几十家国家、地区和省级知名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借力跨越,大机遇寻求大拓展 记者:今年卫生部门是如何抓住机遇,加快拓展步伐的? 刘德勇:一是大力争取国家和省卫生项目。今年来已提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3个,规划总投资2.3亿元。二是全力搞好招商引资。截止10月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已达5100万元,超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东营客商投资的慈铭医学检验所、泰安客商投资的永衡康复医院已投入运营;北京客商投资的水城脑病医院、淄博客商投资的医疗集中消毒供应中心项目、东阿县民营资本投资的3所医院正在建设;投资6亿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的临清华美医院已开工;总投资30亿元的鲁西医疗康复中心……三是组建集团和联合体。以市人民医院为依托,将市医院各分支机构和市传染病医院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市人民医院的人员、技术和设备优势,有效应对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弥补了市传染病医院作为专科医院发展后劲不足的缺陷。同时加快建设区域性精神疾病治疗中心、传染病治疗中心、病理检验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的步伐,力争成为省级技术指导中心;加强了与济南、河北等周边地区的医疗卫生交流与合作,找出了周边地区医疗事业发展的薄弱点,发展了更多的优势学科和专业;探索跨省际跨地区合作体制,建设区域医疗联合体,扩大了我市在“一区一圈一带”区域内的影响力。 借梯上楼,大机遇寻求大提升 记者:卫生部门是如何借助“二次创业”的机遇,全面提升卫生工作的? 刘德勇:在全市卫生系统广泛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着力加强了医疗卫生单位内涵建设;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实施了“三控行动”,修订了《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医药费用增幅较去年下降23.8百分点,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比去年同期降低1.12个百分点,成本支出增幅低于去年6.58个百分点;“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在市级医疗机构开始推行,农村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免费诊疗工作已筛查、确诊先心病患儿239例,救治先心病患儿66例,减免费用239.6万元;深入开展了医院等级评审,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分别通过了国家、省组织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评审;积极推进了卫生强基工程,开展了“百名专家援基层、千名主治进乡村(社区)”活动,成功争取到省直7家单位对口帮扶东阿、阳谷、莘县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政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实施;新农合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范围扩大到20种,最高年补偿限额达到20万元;市级医改投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新农合制度追加预算、基本药物制度由按比例补助调整为按服务人口定额补助的年市级投入总额达到6484万元,比去年增长18%,有力地保障了医改任务的落实;深入实施全民健康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