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彦伟 辛周伦 2013年下半年,莒县作为试点,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推动开展人文自然遗产普查。从8月份开始,莒县以莒文化为核心,在全县范围内将历史遗产、自然景观、风俗民情等全部摸底排查。 截至目前,共收集文字材料200多万字,图片千余张。“我们准备在此基础上出一本有关莒文化的书籍,里边将涵盖近30个种类的百余项文化。”莒县政协秘书长安丰际说。 退休老人当起普查员 尽职尽责记录莒文化 14日上午10点,记者跟随专家一行来到莒县洛河镇。今年70岁的单公平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在闲暇之余喜欢钻研一些当地的文化以及风土人情。2013年10月份,他被洛河镇聘为文化遗产普查员。 在单公平看来,这是一份有着特殊意义的工作,“莒县人文与自然遗产丰富,现在把能挖掘到的文化都记录下来,避免多年以后文化的消失。”单公平说。单公平告诉记者,为最大程度地挖掘历史以及人文等方面的文化,他每天都会找镇上一些年纪比较大的村民聊天,然后根据一些书籍资料进行整理。 在老人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收集的一些资料,这其中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洛河当地王坟等,也有像当地青龙碑以及白龙碑等一些历史传说故事。还有生活中婚丧嫁娶以及生产过程中一些逐渐消失或已经消失的生活习惯。 像单公平这样的普查员在洛河镇有六位,年龄最大的已经有85岁。“只要我知道的或是听说过的,都会想尽办法挖掘并记录下来,这些文化都是极其宝贵的。”单公平说。 开展全县文化普查 充分挖掘文化遗产 这六位普查员首先向三位专家介绍了他们掌握的一些情况。根据之前在洛河考古发现的一些古化石以及一些书籍里边提到的与洛河有关的一些内容,原莒县博物馆馆长苏兆庆给普查员们提了一些建议。随后,专家根据他们掌握的历史以及一些民俗文化也给普查员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这是莒县进行文化普查的一个缩影。2013年下半年,日照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人文与自然遗产普查工作,莒县作为试点首先展开。“当时我们想不仅要完成市里的普查,还要充分挖掘我们当地独有的一些文化风俗、生活习惯等,有些习俗已经消失或者正在消失,我们现在保存好这些文化遗产对文化发展也是一种传承。”莒县政协秘书长安丰际说。 根据要求,每个乡镇要专门选出普查员,主要以老教师以及党政退休干部为主,“我们抽调的普查员大都是当地的老教师或离退休干部,一是这些老人本身就有这方面的爱好,喜欢干;再就是他们本身就是当地风土人情和风俗文化的活字典,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安丰际说。全县共有200余人参与普查。 成立普查专家组 计划出版莒文化大全 记者在莒文化遗产普查整理细则中看到,普查的内容共涉及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文化景观4个大项26个种类百余种内容。其中除了常见的古遗址、出土文物等比较长见的一些内容外,这次普查还包括民间传说、礼仪信仰、婚娶时的风俗以及民间手工艺。 在前期各乡镇普查基础上,县里专门聘请了3位老专家,原莒县博物馆馆长苏兆庆以及原莒县宣传部副部长刘树芳和刘汉中等15人成立专家组,轮流对各个乡镇的考察提出自己的意见。 “专家首先会听取当地普查员掌握的一些基本情况,然后再根据他们掌握的东西给普查员提一些建议,面对面对接,现场解答疑问,传授普查技巧,矫正错误思路,规范普查范围。”安丰际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共收到普查文字200余万字,照片一千余幅。安丰际介绍,他们计划在普查基础上整理一本莒文化大全,把所有普查内容全部囊括其中,“我们这次普查就是要对莒文化来一个彻底普查整理,让文化传承。”安丰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