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120今年着重提升急救能力,缩短急救时间 |
探索设“三无病人”应急基金 |
| |
- 2014年01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120指挥调度大厅。 本报通讯员 王雷 摄 |
|
本报记者 谭文佳 通讯员 王雷 15日,记者从全市医疗急救工作会议上获悉,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今年将把解决“三无”病人费用支付、均衡医疗资源以及培训第一目击者急救知识等列为重点工作内容。 应多方出资救助“三无病人” 据介绍,“三无”患者的医疗欠费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三无”,即无钱、无亲属、无身份证件。救死扶伤本是医院应尽之责,但“三无病人”无法付医药费用,而医院又必须救治他们,这给医院也带来一定的压力。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主任郭平在会上强调,2014年市人大拟将《淄博市社会医疗急救条例》列为今年的立法项目,并希望能通过立法解决“三无”病人的费用支付问题。目前,淄博市正在积极探索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的方式解决。 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借鉴其他地市的经验,成立专门的机构,建立专门的基金来解决病人的治疗费用、护理费用,资金可以来源于社会的捐赠、民政部门的一些救助费用以及政府的财政支持等,为这样的病人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增设急救站点均衡医疗资源 郭平在会上强调,今年要在持续强化急救站点自身建设和增强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扩大急救网络外延,缩短急救半径,尤其要争取在偏远农村地区增设急救站点,早日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医疗急救服务。据了解,去年淄川新建昆仑、西河、太河三处急救站点,增配了6辆急救车,优化了急救网络配置。 同时郭平还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淄川、博山、沂源等区县急救站点还是相对较少,且集中在城区,在较偏远的农村,由于急救半径过大导致的急救资源利用时效降低、急救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淄博市农村地区急救站点的建设还亟待加强,并且这将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开展第一目击者 急救知识培训 抢救伤员的前10分钟起着决定性作用,医学上称之为“白金十分钟”,因为它比金还贵。据统计,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有一半能被救活;4至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仅10%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为4%;而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几乎无存活可能。 据悉,为了让市民群众学到急救知识技能,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大力推进急救知识技能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军营、进重点单位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人群培训。同时,注重平台搭建与应用,利用网站,媒体等及时将事件形成预警信息,不断强化应急意识和自救水平。 郭平表示,要继续开展急救知识“六进”活动,对警察、驾驶员、学生、机关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急救技能进行培训,增强市民自救互救的能力,切实提高抢救成功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