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习近平在考察河南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一表述被认为显示了中国领导层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态度。 在这种新常态下,习李分赴各地吹风,释放最高层对当下形势的判断。习李的每一句措词都被外界细细咀嚼,试图从中找出可以用以预判调控走向的“微言大义”。观察习李在各地考察时调研了哪些企业、说了哪些话、他们圈点的经济热词是什么,可以看出高层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战略布局。 本报记者 张頔 习近平:强调自主创新 5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在就任最高领导人之后,首度到上海考察。 习近平在考察了上海自贸区后,选择了3家企业调研。这三家企业分别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习近平体验了C919客机,强调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逻辑倒过来。这一思路上的新变化,表明高层在大飞机等重要战略装备领域坚持自主研发的决心。 习近平在这几家企业的讲话,都强调了同一个词:自主创新。从习近平的考察中,可以看出国家对经济新常态中技术创新的看重。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数量、专利申请、产业发展等指标看,我国当前的创新水平比主要发达国家落后多年。随着体制完善和要素资源的充分利用,创新在未来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将带动我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阶段。 今年3月,李克强赴辽宁、内蒙古考察。5月,他再度赴内蒙古考察。从李克强赴内蒙古考察的主线来看,他对棚户区的改造、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触及的其实都是当下民生问题。虽然“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是总理首要职责,但李克强更希望通过保就业、促民生的方式实现经济结构升级转型。 李克强在辽宁、内蒙古考察时,一再释放出通过简政放权、结构性减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政策措施,以激活民间投资的政策信号。经济新常态下,通过激活民间投资,尤其是民间中小企业投资,而不是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不仅能提高就业吸纳能力,而且能够提高投资效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 保持宏观调控的定力 从习李近期的两次调研不难看出,在经济新常态下,增速的合理回落是可以接受的,政府不会采取非常规的刺激措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悄然转换,政府投资让位于民间投资,出口让位于国内消费,创新驱动成为决定中国经济成败的胜负手;同时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使命的同时,强力扶持服务业,经济结构避重就轻。 宏观调控中的战略定力,来自于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理性判断。 习近平主席近日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按照决策层的判断,中国经济当前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增速换挡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只要不突破下限,应该接受经济增速适度回落。 货币政策预调微调为主 今年以来,国内舆情对“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的争论不断,这背后,是对中国经济增速及中央高层容忍底线的判断。在新的经济常态下,要解决实体经济矛盾,必须抓住金融枢纽,高层会选择什么样的货币调控政策? 5月22日,李克强在内蒙古赤峰讲话时提到“融资难、融资成本增加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他提出要“适时适度对货币政策进行预调微调”。 李克强的讲话,再次引发了外界对货币政策将走向宽松的解读。6月9日,央行再次宣布“定向降准”,对涉农贷款和向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降准。与全面降准相比,定向降准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将金融资源更好地投放到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更畅通。 未来的“新常态”将是,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部门将面临持续偏紧的信用环境。与此同时,央行可以利用“钱袋子”盘活存量,优化增量,通过定向宽松,支持再贷款促进信贷结构优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更多地将信贷资源配置到“三农”、小微企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总而言之,引导汇率双向波动,堵上被动宽松的闸门,重塑货币政策独立性,继而通过精细化的工具进行定向宽松支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这将成为三期叠加之下的货币政策新常态。 房地产:不能再“绑架”中国经济 由于房地产与其他产业上下关联,过去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与房地产行业支持密不可分。正视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的现实,高层将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性措施“救市”。 尽管房地产行业在新常态中依旧将会扮演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角色,但曾经单纯的以房地产为抓手、为杠杆、为救命稻草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成为历史。 新常态下,稳增长的新动力转变为棚改、高铁建设,以摆脱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的“绑架”。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