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恶意假营销之名
2015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崔滨

  “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着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这阙《望江南》读来春柳柔弱的娇态如在眼前,可在当年,它的作者北宋文豪欧阳修,却因为一句“阶上簸钱阶下走”,被恶意谣言其与“甥女有染”,被贬出外。
  一千年前欧阳修在风中凌乱的心情,估计现在演员邓超是感同身受的。一贯口碑良好的贤夫奶爸,就被人有鼻子有眼地传着背地出轨啦,还被抓了现行,十点钟就会被曝光。这么大一猛料,事后却被证明是微博营销公司在恶意炒作明星,意图吸粉赚取关注;而凭空背了这么大一黑锅,邓超所能做的,也仅仅是发声明谴责,并要求微博官方封号。然后,大家就不怎么关心然后了,因为下一个据说是刚刚离婚的刘翔,又和冬日娜再起瓜葛的新闻,正等待大家围观。
  这似乎就是眼下公共情绪的状况。从半月前的刷爆朋友圈的“支持贩卖儿童判死刑”,到上周的“怪蜀黍”吴秀波等一众明星拒绝坐黑车,过后都被发现是商家肆意挑逗起大众趋善避恶的情绪,以从中牟利。
  难道我们又回到“风闻奏事”的岁月了?那些自认为掌握舆论工具的机构和个人,哪怕没有事先核实内容,只要风闻听说,就可以据此批评弹劾。而且只要以营销的名义,事后只要轻轻巧巧地表示下歉意,删掉相关的内容,就可以安然炮制下一个话题了。
  长此以往,以营销之名恶意攻讦的弊端便不言自明,居心叵测之人可以肆意利用这样的机制来造谣中伤,混淆视听,甚至颠倒黑白,整人害人。对于话题制造者来说,这不过是键盘前一段短短的文字,但对于话题牵涉之人,则像欧阳修遭人诽谤之时,曾巩上书谴责的:“造非常之谤,不顾四方人议论,不畏天地鬼神之临己,公然欺诬,骇天下之耳目,令人感愤痛切,废食与寝,不知所为。”
  但哪怕是在舆论并不发达的宋朝,“风闻奏事”也不是毫无限制的。至少当事人可以针对风闻进行辩解,可以申请监察机关进行调查以自证清白,而谣言制造者,则会因产生危害的大小,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构陷欧阳修的几名造谣者,事后也被降职贬官。
  有收有放,明宽暗紧,才是“风闻奏事”能够发挥正面效应的保证,尤其是在眼下互联网新媒体生态下,在人人都能做舆论监督者之时,去伪存真、辨谣止谤的机制设置便显得更为重要。而且,这个机制不能全部寄望于监管部门,媒体平台服务商和媒体工具使用者也应该参与进来,共同净化风闻中的谣言。
  我们并不忌惮舆论场中的恶意,对于那些确有其事的明星吸毒、出轨,我们巴不得全民都是“朝阳区群众”,让这些丑恶阴暗无处遁形;至于那些以营销名义炮制的恶意,我们也应当有雷霆举措,令其如风闻奏事般“百僚震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