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爱情在退休后更醇厚
年轻时聚少离多未太在意对方,老了相濡以沫活得更有滋味
2015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法俊帮助妻子陈艳芬锻炼右手手指。
   文/片 本报记者 谭正正  王领娣        
  现年72周岁的张法俊和陈艳芬是经过相亲走到一起的。经人介绍俩人相识于1968年,工作之初,两个人分隔两地,聚少离多,由于忙于工作张法俊直到60岁才第一次过生日,这才知道了老伴和自己同年同月同日生。老了,这对老夫妻感情变得更加深厚了,陈艳芬在2009年患病不能行走,张法俊成为妻子的贴身保姆,每天给妻子按摩陪妻子锻炼,陈艳芬开始康复并能独自下楼。 
  相识最初三年
两人只见两面

  1968年还在山东工学院上大学的张法俊在家人的安排下开始了相亲,老家是河北的他由于父亲在滨州工作,朋友给介绍的对象是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县的一名教师。“放暑假后,我就去乐陵见面。当时挺害羞,就是相互见了见面,也没说什么特别的话,只是感觉还不错。”张法俊看着身边的妻子陈艳芬笑着说。 
  大学毕业后,张法俊被分到菏泽梁山机械厂,而陈艳芬则在乐陵当老师,从第一次相亲相识到1971年两个人结婚的三年多时间里只见过两次面。“当时两个人交流主要是靠书信,基本上是一个月一封信,内容多是汇报工作之类的。”张法俊提高声音对着陈艳芬说。“是啊!”陈艳芬用发颤的声音给予回应。两地分居让张法俊和陈艳芬聚少离多,结婚后,两个人每年只见一次面,直到1974年陈艳芬去菏泽当老师,这一年他们才有了第一个孩子。 
60岁庆生
才知同年同月同日生

  1984年,张法俊和陈艳芬都调回了滨州,两人仍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我1999年退休,退休后也不愿意闲着,出去干点活,经常不在家,这些年全是艳芬在家忙里忙外。”张法俊为此感到愧疚。 
  2003年,陈法俊60岁,儿子和媳妇要给他过生日,没想到陈艳芬说,农历四月十八日也是她的生日,“我俩认识时就知道是同一年出生的,但是没想到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 
  以前没有过生日,都忙于工作,再就是过去生活比较艰苦,也没有心思过生日。张法俊说,孩子们知道后很高兴,“知道这件事后,我们感情更深了。” 
妻子患病
丈夫悉心照顾六年 

  2009年初夏的一天,陈艳芬突然犯病晕倒,经医院检查为脑梗死,左脑大面积栓塞。得病后的头两年,陈艳芬一般半个月就会犯一次病,而且经常感冒和呕吐,一病就抽,好几次差点就醒不过来。
  “这个家艳芬付出了很多,我欠她的很多。”张法俊说。张法俊身边退休的朋友没事都进了老年大学,为了陈艳芬能够早日康复,张法俊全天在妻子身边照顾她,换洗衣物、按摩全身。张法俊说,身体恢复需要陈艳芬的积极配合,主动的想去锻炼和被动的接受锻炼,对于身体的恢复是不一样的。张法俊每天和陈艳芬都说一些鼓励的话,并合理搭配食物。
  陈艳芬在张法俊的照料下,开始能在搀扶下拄着拐杖走路了,偶尔也能拖着长长的声音说上几句话,现在每天只要不下雨,张法俊就带着陈艳芬下楼锻炼。“开始的时候,一个台阶一给她搬腿,两层楼要12分钟,现在5分钟就能下来了。”张法俊说。下雨的时候,陈艳芬也不会放弃锻炼,她会使用张法俊自制的简易工具练习站立和活动全身。“在医院看见过一些病人锻炼的机器,回家没事就琢磨着用木材制作简易的,包括脚蹬轮和推木板。”张法俊说,“现在艳芬在锻炼的过程中,因为右手很难活动,还需要分指板来锻炼。她左手会写字了,这说明她自己也积极地锻炼,接下来她的身体会越来越好的。” 
  张法俊说,虽然他和老伴年纪都大了,但他们觉得这样的岁月更值得彼此珍惜。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