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耀乡关
2015年09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新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无论这些诗句表达的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天上的月亮只有一轮。按照自然向人生成的理论,这一轮明月在不同人的眼中是各异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在家乡时,即使是中秋佳节,我的心思也都用在了吃月饼和饮酒上,对月亮倒不大关注,那时,它的阴晴圆缺左右不了我太多的情怀。及至离开家乡,我才常常对着春花秋月思念起故土和故土上的亲人,我的笔才更多地指到了天上,对着那轮常歌常新、时圆时缺、光洒寰宇、辉映千古的明镜抒发感慨,我才理解了为什么以它暗夜里的微光竟让人们如此地喜爱与迷恋,对它的描摹歌咏超出了太阳。
  “天地,万物之逆旅”,人,不过是世上的匆匆过客,摆脱不了漂泊的命运。但人既为万物之灵长,就有了万物难以比拟的情怀,离愁别绪不再是无谓的情感,故乡他乡也不再只是无区别的栖身之所。那轮可同时光照亲人游子,能把时空高度结合的明月,就成了人们共同寄托相思情怀的媒介。于是,人们深感“月是故乡明”,“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于是,李白的《静夜思》被人们千古传诵,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成了压倒全唐的名篇。于是,后世的游子在诵读这些诗句时,会在心底产生和弦,心上生出翅膀,飞越千里关山……离家在外的我,也常在一地银光的夜晚,于静默中做些回忆和遐思。
  家乡的明月啊,从嫩江平原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以它全部的光辉照耀着北国的黑土地。春天给人以花好月圆之感,夏天让人在粗犷中感受夜色之柔美,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的月色,如洗的长空里,一轮明月是那样皎洁,真有“长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感觉,若它方上柳梢头,就是一幅最美的图画了。此时的明月,不是暖风中的明月,是冷风中的明月,更给人以孤清悠远之感,也更加一倍地深沉和感喟。这是北国明月独有的魅力。
  谢灵运有两句诗令人激赏,一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明月照积雪的景致虽美却难见,在北国却不算奢侈的消遣。天上的月光与地上的雪光遥相辉映,正是故乡冬夜里常见的绝配。故乡,因人感情与生活的依恋已被赋予太多的内涵,它已穿透历史、地域、族群成为一个特殊的符号和共同的怀念。月亮,更是上天留给人赏玩抒怀的最好物品。作为肉体的归依和灵魂的家园,它上面的月儿便成了人们情感的乐园和精神的载体,它已与那片土地上的风土人情紧紧融合在一起,成了故乡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想起故乡,心中便会有它亮丽温柔的光芒。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