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专家被团团围住。 本报记者 陈晓丽 摄
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本报健康大讲堂与山东省医科院糖尿病医院联合举办了大型糖尿病义诊和健康讲座活动。上午10点,该院主任医师王东和晏辉分别进行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并回答了众多读者的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本报记者 陈晓丽
超一成“糖友”存在类抑郁症症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变化,糖尿病发病率呈逐渐升高态势。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1.6%,糖尿病前期率则高达50%。
糖尿病不仅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患者及亲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调查发现,12%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类抑郁症的症状,52%的患者则存在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痛苦,19%的患者认为自己由于患有糖尿病而受到外界歧视。
目前世界上尚没有能根治糖尿病的药物,在未来的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也很难出现。发现血糖异常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配一台血糖仪和血压计,更重要的是要保持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少食多餐、不吃甜食、戒烟限酒、不吃动物内脏和皮等。不过,对于青少年和孕妇来说,应注意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不能过于苛待自己。
体重每降低10kg,死亡风险下降三成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发生速度及其危害性,是随着血糖、血压、血脂等水平的增高以及体重的增加而增加的。持续的高血糖、高血压、血糖紊乱和肥胖最终都会导致病友的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其中,腹型肥胖可导致内脏脂肪过度堆积,损害胰岛β细胞的功能,更易发展或加重2型糖尿病。同时,还将阻碍胰岛素在体内发生降糖的作用,并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研究显示,严格控制血压可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减少37%,严格控制血脂可使糖尿病患者心脏事件减少37%,而体重每降低10kg,可降低30%-40%的糖尿病相关死亡。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面来说,很多人喜欢清晨起床出门锻炼。专家表示,清晨空腹运动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合理的运动时间是每天饭后半个小时到1小时开始运动,采用快走或慢跑的形式,每天五千到一万步。
未成年人糖尿病高危人群应从10岁开始筛查
成年人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岁以上;有糖调节受损史;超重或肥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生活中静坐时间较多;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高血压(血压≥140/90mmHg);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动脉粥状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
同时,儿童和青少年(≤18岁)中也有糖尿病高危人群:超重或肥胖并合并下述任何一个危险因素者:一级或二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者;存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症、高血压、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母亲怀孕时有糖尿病史。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来说,应及早进行糖尿病早期筛查。成人高危人群越早开始越好;儿童青少年高危人群建议从10岁开始筛查。青春期提前者则从青春期开始进行筛查。成年人非高危人群则建议从40岁开始筛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