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航北京分公司(筹)综合保障中心综合业务事务助理杜凯:
北京小伙的坚韧山航梦
2015年12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杜凯与家人的生活照。(由受访者提供)
     从最初的场站到如今的综合保障中心,十一年里,他跟随山航一起成长、发展。从当初那个初入职场的民航“小白”到如今经历多个部门磨炼的民航人,变的是年龄,不变的是初心。他叫杜凯,他是山航北京分公司(筹)综合保障中心综合业务事务助理。

本报记者 白新鑫
  长在红旗下 投身到民航
  杜凯是山航北京分公司(筹)综合保障中心的一名员工,今年是他来山航工作的第11个年头。杜凯是“长在红旗下”的地道老北京人,他告诉记者:“我大学是学计算机的,但当时心里特别想要到民航工作。我从小就喜欢坐飞机,看到天上有飞机飞过都会很兴奋。”
  2004年,杜凯得知山航招聘,便立马报名,之后顺利通过招聘来到山航北京分公司(筹)的前身北京基地做场站工作。后来去了北京营业部,2008年他来到了综合保障中心,一直工作到现在,一晃就是11年。
  初到山航时,杜凯在场站从事服务保障工作。“当时一心想要进民航,其实对航空公司的理解并不深,只能算是个民航‘小白’。”刚刚工作没几天,杜凯就遇到了天气原因造成的大面积航班延误,面对几百名旅客,杜凯显得有些慌张。等到天气恢复正常开始登机时,有几名旅客拒绝登机。“当时我怎么劝那几名乘客,他们就是不走,最后多亏了当时的值班主任胡进龙过来帮我,最后把旅客劝上飞机。”杜凯说,这次经历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对民航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民航不只有飞机那么简单。”杜凯说。从那时起,他把工作中所有遇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不断总结经验。
飞行值班很怕坏天气
  在综合保障中心,杜凯在飞行值班岗位工作了一段时间。跟场站现场保障航班不同,飞行值班更多的是坐在电脑前。回忆起那段工作经历,杜凯认为非常充实。每天上班需要做第二天出港航班的计划,包括机组车队的计划。“天气正常还好,一旦遇上不正常天气,我们可就热闹了。”杜凯说。
  当遇到不正常天气造成航班大面积延误时,杜凯通常要手、眼、口、脑并用,眼睛盯着电脑三四个系统,随时了解最新的航班动态,手里拿着电话不停地通知机组,联系车队。“那个时候大脑要高速运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不能有任何差错。”杜凯说。因为北京机场的流量很大,一旦遇到航班延误,通常杜凯都要忙上很长时间,通宵工作更是家常便饭。
每天对账100间客房
  北京分公司(筹)因为地处首都,来往的机组很多,光是每天100多间客房的对账工作就要消耗大半天时间。“现在我们实施精细化管理,客房的账目一定要清晰。”杜凯说。跟之前的几个岗位相同的是,客房账目也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一旦天气不好,很多原本不住在北京的机组就要被迫住在这里,第二天的对账工作量也直线上升,长时间盯着电脑里密密麻麻的账目数据,经常会眼睛疼。”杜凯说。
  除了客房的账目,占据杜凯工作时间的另一项是员工的社保跟医保。杜凯说,不要小看这项工作,北京这个特殊的地方让这项工作变得特别“困难”。“北京不比其他城市,特别堵。从机场出发去市里给员工办社保、医保,有时候光来回的时间就要几个小时。北京的医保存折领取固定在每月的最后5天,我通常会在网上提前预约,确保排号靠前。有一次早上出发,到市里银行领取,到了现场一看网上系统,竟然排了8000多号,幸亏我提前做好预约,确保工作顺利完成。”杜凯说。随着山航北京分公司(筹)的成立以及属地化的推行,杜凯的工作会更多,“进城”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多。面对未来,杜凯充满信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