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利令智昏”,所以自投“罗”网
2016年03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真有这样一个“金主”要莅临我处,做主人的自然忙不迭地释放“善意”,又怎会拿出怀疑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所谓“利令智昏”,大概就是这样的场景,那些环绕于奥利佛左右的商人和官员,想必也是同样的心态。
  针对清华大学校长此前会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继承人”被指是冒牌货一事,清华副校长杨斌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做出回应。他坦承学校的确存在着甄别方面的疏忽,“未来我们对捐赠人背景应加强甄别。”
  杨斌的回复算是验证了媒体此前的判断,那个被称为“罗家继承人”的男人,只不过是善于利用他的姓氏罢了。真没想到,常常在各类中国大学排行榜高居榜首的一所名校,居然也能犯这样的错,那张曾高悬于清华官方网站的合影,虽然已经被撤下,但其在互联网上所留下的痕迹,仍旧成为一个难以擦除的污点。那么,到底是“敌人”的水平太高、太狡猾,还是“我方”的判断力出了问题,值得分析一番。
  先说这个名为“奥利佛·罗斯柴尔德”的英国男人,看面相有几分派头,再加上自带“姓氏光环”,还真容易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他上过国内某杂志封面,多次公开出现在商业活动中,其间还不乏地方官员的身影。那些活动的组织者,无不将他冠以“投资家”、“战略家”、“慈善家”的名号。然而,只要稍微上点心,向真正的“罗家”求证一下,向他“任职过”的机构咨询一下,甚至上某百科网站查询一下,就能发现这个人的真实身份。
  其实早在清华校长的“会见”之前,有关“奥利佛”的真实情况就有媒体揭露过,所以清华官网登出会见报道之后,很快就引来了一片质疑,而一个简单的“疏忽了”,怕是很难解释如此重大的“外事”失误。犹记得《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里面谈到被人“溢美”不外乎三个因素: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套用到清华和奥利佛的关系,前两者可以排除,也就只剩下“有求”了。再看看官方报道和相关回复,称呼奥利佛时一口一个“捐赠人”,再联系到正牌罗家的实力,一切就变得好解释多了。
  真有这样一个“金主”要莅临我处,做主人的自然忙不迭地释放“善意”,又怎会拿出怀疑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所谓“利令智昏”,大概就是这样的场景,那些在各项活动中,环绕于奥利佛左右的商人和官员,想必也是同样的心态。这跟单身女子被花言巧语的假军官骗得“义无反顾”,或是地方官员被前来“调研”的骗子玩弄于股掌之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这种利益导致的“昏”,又在不断地放大影响,就像那张清华校长与奥利佛的合影,很可能成为后者的工具,用以冲昏下一个目标。
  好在这个山寨的“罗家继承人”,并没有让清华大学蒙受什么经济损失,但未必所有的冒牌货都这般“纯粹”。更何况,被蒙骗的是人们心中地位崇高的名校,巨大的反差更加令人难以接受。很多时候,最可怕的不是一时受骗,而是事后恍然大悟,痛恨自己当初的“单纯”,等到下一个骗子来到面前,又被内心里对利益的渴求冲昏了头脑。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