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邮政局文化投递站投递员张景云:
平凡投递路,赢得不平凡的掌声
2016年03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景云为老人介绍报刊内容。 本报记者 邢孟 摄
     本报记者 邢孟  
    像众多邮路一样,张景云负责的投递段道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十六年来,张景云却通过自己的认真负责、真诚热情跑出了不一样的精彩。每天风雨无阻,每天热情饱满,投递工作已经成了张景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她成了老人们的贴心小棉袄、同龄人的知心大姐,无论走到哪里,她的笑容就像是一团火,带给身边的人快乐和温暖。

认真负责,跑活城市邮路
    张景云是菏泽市邮政局文化投递服务站的一名投递员,从2000年9月参加工作以来,她就将投递工作当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和认真负责给用户带来最好的服务。张景云负责的邮路投递范围涉及22个企事业单位和学校、个体养殖户、300多个报刊订户。
  “起初送邮件不得法,有时候一天下来跑得腰酸背痛却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肯定。”张景云说,刚开始投递的时候,为了尽快将邮件送到客户手中,她一早就来到投递站整理、分拣报刊邮件,然后一早出发送件,但由于近年来城市快递发展迅速,而她负责的邮路客户成分又比较复杂,不仅有村庄,还有机关、学校、工厂,既有集体订户,也有个人订户,有工人也有农民,工作生活规律各不相同,接收报纸和邮件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为此,她就把每一个订户家中有人的时间记在笔记本上,然后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出班时间和投递路线,这样,农村邮件八点前送,机关、企业改在八点后投送,每个投递点到达的时限都控制在10分钟以内。如此一来,张景云的投递工作渐渐步入正轨,不仅能确保把邮件都送到客户手中,而且每个投递点的到达时间都不差几分钟,被客户成为“活钟点”。
  张景云告诉记者,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上学的儿子,最终,同在邮政系统的丈夫忍痛离开了自己喜爱的岗位,选择了一个时间相对宽裕的工作,让张景云可以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投递工作当中。“很是感激他在背后默默的支持。”
满腔热情,融于绿色邮路
    除了认真钻研业务之外,张景云对待用户更是付出了自己的满腔热情。“不管是阴天下雨还是刮风下雪,每天都准时送报,路上看见拿着东西或正在忙什么,她就赶紧迎上去帮忙。”住在市立医院家属院的李长恒老人告诉记者,他们家属院里多是一些老年人,张景云每次来,都会跟老人们热情地打招呼,嘘寒问暖,不但将报纸送到老人家中,碰到老人在家里有什么活也顺手帮助老人们解决。碰上一些年纪大行动不便的老人,张景云除了帮助他们做家务外,还经常顺带帮他们买菜买药,替老人缴纳电话费等。
  此外,张景云的热心肠还体现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次送快递途中,看到一个小姑娘蹲在小区院里哭,衣服和包也破了,旁边还有一个年轻男子,如果换成别人可能就会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张景云没有这样,她上前询问小姑娘后得知她是潍坊的,来菏泽会见网友,看到小姑娘的胳膊上还有伤,张景云感觉事情不对,随即帮助小姑娘报了警。
  无论是关爱老人,还是为客户排忧解难,张景云自己也记不清做了多少这样的事,在她看来,这些事都是自己力所能及的,应该做的。一路走来,张景云用自己的真诚付出换来了工作上的出色业绩和用户们的真心称赞,在这条平凡的邮路上赢得了不平凡的掌声。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