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茹窑模式”能否复制
2016年03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在茹窑村不断发展的同时,吸引了周边邻村无劳力的种植户们,他们纷纷请求也加入该合作社。
  由于茹窑周边面临村小村多的实际,群众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就很难实现整体流转。
  茹窑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茹会难以入眠。他将文件中描述的新理念、新政策一字一句地看了好几遍,思路也逐渐变得敞亮起来,他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了四个字:“一社两制”。“一社指的就是合作社,除了保障好茹窑村民的权益外,今年我们计划以半托管的形式吸收周边村庄农户加入到合作社中来,对他们实行耕种、销售等方面‘五统一’,虽然不参与分红、不享受底金,但农业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产出效益大大提高。通过村帮村、户帮户,以此带动更多的群众共同致富。”茹会说。
  “一社两制”的新设想很快得到了合作社其他理事会成员的认可,同样得到了周边村群众的积极响应,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一社两制”的“两”不仅体现在社员组成和分配机制上,还体现在运转模式上,合作社把之前旧村改造腾空的土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拿出30亩地与投资方实行股份合作制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成为淄博首家工厂化养殖基地。如今,广扩渔业养殖有限公司已经正式落户茹窑村,建好了温室育苗棚和养殖池塘,近期即可投放虾苗。
  在谈到“茹窑模式”能否“移植”到别的村时,茹会说,他一直把“做好了再说”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而面对这段时间各地纷至沓来的考察取经者,他则毫无保留,全盘传授。他说:“当年有个顺口溜这样形容我们的落后,‘豁’着‘赖’‘周’‘茹家窑’,周边的河坝李、莱家、周家还有我们村都是穷的叮当响。今天我们摆脱了贫困,不能忘了周边的乡亲们。村帮村、户帮户,全国富了才算富。”
    本报记者 樊伟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