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的副作用
2016年07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韩松落
  田朴珺的事,被媒体和自媒体讨论了好一阵子了,从不受女性待见的“红颜祸水论”到“野路子论”,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没有落下。但从目前亮出的情节来看,在微妙关头出场演讲、宣讲自己的人生哲学,并没有违法犯罪;炒卖房子获利、10万元注资的公司有巨额资金往来,都未经证实,目前还不能当做对一个人口诛笔伐的证据。事实上,田朴珺已经被证实的、能够被当做“罪证”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高调。
  中国文化,一向不问是非善恶,而在乎做人处世,中国人的宗教不是善恶,而是做人。是非善恶向来不是进行裁决的标准,但裁决依然要进行,做人处世就替补上来,成为真正的裁决标准。很多人没在是非善恶的裁决上栽跟头,却往往栽在做人的态度上。“高调”,则是种种做人的隐秘禁忌里最容易被触碰到的一项。
  细究从古至今那些跌了大跟头的官员、商人或者明星,往往会发现他们的共有特征不是作恶,而是一段高调史。下层官员阅兵、奇装异服、发布足以成为金句的言论;商人行事怪异、高调嚣张、过分放大个人私生活;明星轻松成功、获得荣耀,不善待媒体,乐于展示各种触犯普通人的人生态度,例如炫富、私生活不讲究。一时半会儿的,这种高调不会损害到他们,甚至还会让他们显得越发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旦碰到个关节,这些高调立刻就成了罪过。
  在中国,你可以做一切事,但不能高调,中国社会的识人框架,是《红楼梦》里王夫人的框架,你可以和袭人一样,跟主子发生云雨情,背地里告密搬弄是非,但不能像晴雯那样,心灵手巧,但又性格乖张。性格乖张、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结果,是让自己的心灵手巧也变成了罪过——你比旁人触目,你错了,你有罪。至于善恶,那是后来找补的表面理由。我们完全能接受一个恶人,只要他够低调。
  仅仅因为高调就带来人生波折的,实在太多了,比如某巨星,比如某笑星、某小生,再比如《非你莫属》里的刘俐俐。所以,这几年来,经纪公司在打造明星形象的时候,特别注意强调他们身上和“高调”相反的品质,例如勤勉、搞笑、女汉子,总之,得尽力给他们打上柔光,柔化他们的处世风格,让他们显得不那么高调、不那么犀利。
  田朴珺的行事风格如果有问题,就在于,她把娱乐圈的处世风格带到了商业世界里,这点和王石不谋而合,在新媒体时代,这是塑造个人形象、让个人声望实现扩张的一个好办法,但这种处世风格也是有副作用的,会让人显得触目,会让人成为众矢之的。你甚至不用犯什么错,因为高调就是国人心目中的错,只不过通过别的事来借题发挥。
  许多人通过这件事去评判王石,放大这件事在他个人际遇中的含义,但我看到的,却不过是一种气质带来的冒犯、一种处世方式遭到的打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