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济阳县太平镇来佛寺村遭遇大风冰雹,低温棚被刮得散了架(上图)。瓜农秦清安看着被冰雹砸裂的西瓜,心里很不是滋味(左图)。
本报记者 梁越 摄
7月本应是西瓜价格正便宜的时候,但今年的瓜价一反常态,进入7月后一路上扬。虽然价格比去年翻番,市民们吃西瓜贵了,但济南周边相当一部分瓜农却没挣到钱,甚至有不少瓜农连本钱都没收回来。
本报记者 刘雅菲 唐园园
一场冰雹砸下来
八成西瓜烂地里
“今年西瓜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西瓜都受灾了。”6月13日的那场冰雹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济阳县太平镇来佛寺村瓜农秦明学的心情仍未平复。一场冰雹让他家18亩的露天瓜田全部被砸,八成西瓜直接被砸烂在地里。
那天下午4点多,秦明学正在离瓜田几十米的小市场里躲雨。一开始下的只是中雨,后来刮起了狂风,再后来是连雨带风,天地间乌黑一片。“人出去都能被刮倒,心里惦记着瓜也没有办法。”
不到20分钟的狂风暴雨,给人的感觉却无比漫长,等到雨停了,秦明学再看自己家的瓜田,心头像被重物击打了一般。“地里的瓜得有八成被砸了,剩下的那些也都被砸得满是麻子点。”
让秦明学感到最惋惜的是,这些瓜本应在两天之后上市,补充进济南的西瓜市场,让市场的供需保持平衡,价格也保持稳定,同时也让他收回10万元左右的本钱,可一场冰雹让他最终只收回了1.8万元。“本来至少能卖到八毛钱一斤,结果只卖到四毛钱。”
不仅是秦明学,来佛寺村150多户瓜农种植了500多亩露天棚的西瓜,这一次冰雹砸坏了400多亩。“剩下的百十亩瓜在前一天摘了卖了,躲过一劫。”
商河瓜农李金田前几天刚刚开始卖瓜,与别人家的西瓜相比,他家的瓜长得小,形状也不规则,切开之后虽是红瓤,但几乎没有甜味。“被冰雹砸了,直接把瓜秧砸坏了,瓜就不长了。”李金田说,他也知道这瓜没法吃,但如果不趁着西瓜价高硬着头皮出来卖,真就赔惨了。
前两年瓜贱伤农
今年种植量减少
来自章丘高官寨村的瓜农李学兰最近在市中区阳光舜城小区卖西瓜,这已经是地里最后一批瓜了,所有的瓜这几天就能卖完,她一年中最大的一个任务也就完成了。“如果是到地里拉,我这瓜大概能卖8毛一斤,我自己拉到这儿,一斤能卖到1块。”在十几米外的水果店里,西瓜已经卖到每斤1.5元了,但李学兰对于每斤1元的价格已经满足了。
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上旬,都是济南本地西瓜大量上市的时候,价格也在这个时候落到了底。“去年这个时候,我在街上买西瓜一斤也就四五毛,今年1元以下的基本没有了。”市民曹女士说。
李学兰也感受到了西瓜价格的变动。去年这个时候,她家的瓜在地里也就卖到三毛多一斤,今年价格一下子上来了,“经常有买瓜的抱怨今年价格贵,说我们今年可发财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李学兰只能苦笑。
种西瓜是个辛苦活儿。“每天早上4点多就得下地,一天大概在地里工作10个小时。”秦明学说,露天西瓜在谷雨之前也是在大棚里生长的,这种棚被称为小拱棚。“在里面干活直不起腰,主要就是给西瓜顺秧、打杈,棚里最热的时候能达到45℃。”能够风调雨顺地让西瓜顺利长成出售,是瓜农们最大的心愿。
虽然高官寨没有下冰雹,但因为下的雨温度低,地面温度又高,李学兰家的西瓜被一冷一热产生的蒸汽给蒸了,在地里就开始腐烂。“我种了12亩的西瓜,烂了有两亩。”李学兰说,由于今年西瓜生长的时候温度低,她家的西瓜产量也受到了影响。“我这12亩地原来能收八九千斤西瓜,今年也就有6000多斤吧。”
前期卖不上价
现在又逆市上扬
李学兰的村子里种着三茬西瓜,按照大棚宽度的不同分为4米棚、2米棚和1米2的棚,种植和上市的时间也是由早到晚排下来。“如果是正常年份,4米棚卖得最贵,2米棚中间价,1米2的最便宜,但今年4米棚的价格最便宜,2米棚卖得最贵。”
这也是瓜农们难以控制的一个局面。据了解,今年4米棚的西瓜之所以便宜,主要是因为西瓜的上市期和昌乐西瓜的末茬瓜、拔秧瓜赶在了一起,卖不上价。“今年最便宜的时候是在5月,西瓜批发价格每斤才四五毛钱。”堤口路果品批发市场的西瓜批发商马女士说,按照往年经验,5月初并不应该是一年中西瓜价格最低的时候。
通常情况下,5月到6月,聊城、济阳、齐河、禹城的西瓜会陆续上市,但今年5月初大量瓜集中上市,这才导致西瓜价格下降。至于为何集中上市,批发商和瓜农们也不清楚,“这也不是我们能掌控的事情。”
在往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应该是瓜价的低点,今年却逆市上扬,“这段时间赶在一个缺瓜的空当期,前期大量瓜集中上市,现在瓜少了,而外地瓜还没上市。”批发商王先生说。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西瓜多来自平度,批发价格每斤在1.2元,而去年这个时候也就四五毛钱。
前段时间的冰雹灾害,同样让济阳瓜农李先生的瓜地受了灾,所幸西瓜还能吃,只是秧子被打烂了,西瓜放不住。“搁在以前,这近百亩地的西瓜能卖半个多月,放在地里也没事儿,但现在眼看着顶多能放四五天。”李先生说,即使现在市场上这个品种的零售价卖到每斤1.5元,但为了尽快出售,他每斤只能卖6毛,价格仅是批发市场的一半。
种瓜靠天吃饭,瓜农乐不起来
本报记者 刘雅菲 唐园园
价格低了不赚钱,价格高了也不见得多赚钱。“瓜农不容易”,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真真切切的感受。
“要想收,雹子悠,今年不收明年收。”瓜农李学兰在章丘高官寨村种了近30年的西瓜,这句顺口溜是她听种了一辈子西瓜的父亲说的。冰雹虽然不常见,可一旦赶上,对西瓜而言就是灭顶之灾。“原来有遭了灾想不开的,我爹他们说这话也就是宽慰一下自己吧。”
西瓜价格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瓜农的心,但即便价格走高,瓜农也未必能多挣钱。很多时候,瓜农决定不了什么时候能将西瓜推向市场。“地里还有200多吨的西瓜没销完,真是愁死了。”济阳瓜农李先生看着市面上的高瓜价,再看看地里的西瓜,愁得不得了。
7月中旬后,省内本地瓜将陆续下市,大量来自东北、内蒙古等地的外地瓜将占领济南西瓜市场,西瓜批发商预测8月份以后瓜价会逐渐走低,但也没有哪个批发商敢把话说死。“影响西瓜行情的因素太多了,比如天气太热,西瓜肯定要涨价,要是下雨多了,西瓜肯定就不值钱了。”
种瓜靠天吃饭,除了受气候影响,瓜农们的收入也跳不出农产品价格的市场指挥棒。“三四年前,西瓜价格高,种植面积也大量增加。”瓜农秦明学说,种植面积增加后,去年和前年两年,西瓜市场都很不景气,一斤只卖一两毛,一亩地能挣个千把块就算是多的了。两年的低价打击了瓜农的信心,去年秦明学的村里大概种植了700亩的露天西瓜,今年减少到500亩,这也对西瓜的价格造成了影响。
从西瓜产地到市民餐桌,整个市场链条亟须整合,以销定产,形成品牌效应,可以逐渐从批发市场转向电商平台、农超对接等新的销售渠道,进而不断拓展市场份额,让西瓜卖出好价钱,更让瓜农心里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