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空气灌肠术,更有效减轻患儿病痛
日照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治疗肠套叠有“绝招”
2016年07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徐艳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腹部急症,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就会出现肠坏死、肠破裂等并发症,必须紧急手术治疗。目前,空气灌肠是各大医院针对该症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难复性肠套叠灌肠治疗期间往往需要肌注或静滴“山莨菪碱”解除肠管痉挛、“地西泮”镇静后再次治疗,不仅给患者家庭增加了经济成本,患儿还会出现口干、心跳加快、嗜睡、头昏、乏力等副作用。针对这一矛盾情况,日照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医疗团队通过多年的探索,开展了改良式空气灌肠术,患儿不再需用多种药物,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因其成功率高、痛苦小深受患者青睐。
  7月5日下午3点,一名2岁男童在5位家人的陪伴下急匆匆跑到日照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就诊。患儿两天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哭闹,在外院治疗后无好转,现在出现呕吐,伴有果酱样血便,精神萎靡,通过彩超检查被初步诊断为肠套叠。周志厚副主任对患儿进行评估后认为虽然患病时间较长,患儿一般状况差,血常规示白细胞21×1021/L(显著升高),灌肠时发生肠破裂的风险较发病早期高很多,但仍然可尝试改良式空气灌肠术治疗,如不及时灌肠,随即可发生出现肠坏死后,那就只能手术治疗。得知孩子病情严重后,为了避免手术,泣不成声的妈妈毫不犹豫地在空气灌肠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随后立即进行改良式空气灌肠治疗。从透视机屏幕上清晰地看到套头逐渐回缩,最后卡在回盲部,虽然不断调整、提高灌肠压力,还是一动也不动。根据经验,主治医师给患儿拔出肛管,让家长抱着孩子休息一会儿以缓解孩子肠管痉挛。15分钟后,再次进行空气灌肠,经过数次调整灌肠压力,气体顺利进入小肠,肠套叠整复成功。看见孩子的痛苦解除了,孩子家属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连连向医生表达感谢,感谢主治医师的细心治疗,为孩子避免了“一刀”。周志厚副主任表示,像该患儿这种难复性肠套叠很多,需要根据经验对不同年龄、不同套叠类型、不同精神状况的患儿分别应用不同灌肠压力等适当调整,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复位成功率。
  记者了解到,日照市人民医院于2000年在我市率先引进了智能空气灌肠机,对肠套叠进行治疗时可以根据套叠肠管的变化,随时进行精准的压力控制,大幅度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同时又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十几年来,治疗了数千例肠套叠患者,无一例发生肠破裂等并发症。但在2013年以前,同其他医院一样,该院治疗难复性肠套叠的方式一直延续着空气灌肠-注射解痉、镇静药-再灌肠的模式。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日照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的医生们开始探索不使用解痉镇静药也能对该病进行更有效治疗的方法。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3年的3月份,这些不懈努力的医生们找到了这种两全其美的方法。
  “我们发现在两次灌肠期间,如果患者休息15-30分钟,不需要用药也能有效解除肠痉挛的现象。”周志厚说,发现该情况后,我们就开始从试验用间歇性空气灌肠治疗变成常规方法,随后我们又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空气灌肠技术规范,从病情评估、医患沟通、知情同意书签署、插管技巧、灌肠压力的选择与调整、间歇性灌肠的方法到出现并发症的应急预案等都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充分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又大幅提高了成功率,现在我科空气灌肠的整复成功率也已经达到了98%以上,而这项技术在全国的成功率在90%左右。
  为了让记者更直观了解该技术的效果,周志厚向记者列举了几组数据。2014年,该科共接诊肠套叠患者260名,其中手术10例;2015年接诊患者320名,手术5例;2016年上半年,接诊患者179例,手术2例。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每年的患者人数都在增加,但需要动手术的却越来越少。因技术精湛,不仅市区的患者前来该院就诊,就连五莲、莒县的患者也都慕名前来,而该技术也已经在全市推广。
  周志厚告诉记者,肠套叠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因这个阶段儿童的肠管处于发育期,在腹内并不固定而是有一定活动度,在腹泻等其他诱因下,容易引发肠套叠。空气灌肠是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与手术相比,该方法无创伤、痛苦小、不留后遗症。如果患者肠套叠的时间非常长则只能手术治疗。“当宝宝出现阵发性哭闹(腹痛),躁动不安、呕吐、果酱样便等典型症状时,父母就应提高警觉,及早就医,及时治疗。空气灌肠治疗的最佳时机一般在48小时以内,如果延误病情,常因肠坏死而只能手术治疗。”周志厚说,“目前,我们团队的每位成员都能熟练掌握这项技术,能为患儿提供24小时服务,全年无休息,随到随治疗。”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