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近三年的教学改革,近百家长要求停止
教改被否,教科局长“激情辞职”
2016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15年11月,郝金伦在当地一所中学旁听一节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为主的语文课。  (资料片)
     河北涿鹿县一场接近三年、旨在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终因近百家长反对甚至要求罢免教科局长,以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郝金伦的“激情辞职”,轰轰烈烈画上句号。对郝金伦而言,这是一场以失败告终的改革。对部分家长来说,也未必算“如愿以偿”,未来是否回到他们期待的“满堂灌、题海战术”,还不好说。

  事件
教科局长辞职讲话
网上广泛流传

  7月12日,一篇题为《涿鹿县郝局长激情辞职讲话》的文章在当地论坛广为流传。辞职的主角正是河北省涿鹿县教育和科技局原局长郝金伦。郝金伦证实了其真实性,他说那是替自己鸣不平的老师发到网上的,自己也是后来才知道。
  7月5日,涿鹿县发布消息称,经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全面停止全县中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郝金伦在讲话中称,县委叫停全县教学改革,“鉴于目前形势,我举双手赞成,但是,我不去领导这项工作。”郝金伦近日在受访时表示,他的确已辞去县教育和科技局局长、党组书记等职务,但并非因为教改不理想,实际上“(教改)成果非常好!”
教改
“疑问”与“探究”结合
旨在改变填鸭式课堂

  “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源自河南西峡县的教育探索,包括“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四个环节。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能力。2014年郝金伦将其引进涿鹿。他还引进其他多项教学技术。
  2014年5月份,涿鹿县全县中小学开设实验班,开启“三疑三探”模式。2015年,郝金伦在一次2000余人的家长会上说,“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他称,此模式彻底改变呆板、乏味、低效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郝金伦介绍,经过两年的试验,公立的涿鹿一中,一本上线翻了一番,此前每年是30到40人,今年是94人。
  郝金伦在受访时表示,所有内行的人都认为很好,但外行的人却充满了焦虑。
家长
讲课太少
希望恢复题海战术

  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爱上学习,郝金伦教改的初衷不可谓不好。但从郝金伦在一次教学现场会上的讲话可以看出,教改存在执行不力。他说,有的学校走回头路,有的学校出现了弄虚作假的现象。执行不力,最受折腾的还是学生。这或许是部分家长不满的原因之一。
  有的家长对教改本身也强烈反对,认为“三疑三探”费时间,作用不明显;有家长反映老师讲课太少,考试也少,学生学习不够。一条在家长中传阅的信息称,郝金伦“不讲科学教学,不顾孩子的前途”,“为了实现自己的政绩”拿孩子“做实验品”。多名当地教师和校领导受访时称,这些学生家长希望恢复“满堂灌、题海战术、考试排名”等传统模式。7月初,近百家长到县信访局反映该问题,要求罢免郝金伦。
  7月19日晚间,涿鹿县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受访时表示,关于全县中小学“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很仓促的,很多学生家长不同意,经过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全面停止这种模式。
局长
“这就像一个手术
可病人家属都来干预”

  郝金伦以辞职的方式,“抗议”教育改革遭遇全面叫停。郝金伦表示,推行教学改革是响应国家号召,根据教育部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教改模式,“三疑三探”是其中一种方式。
  对指责,郝金伦回应称,课改后老师不是不讲课,不过是在该讲时讲;不是不考试,只是少考,考完不排名。在此前一次讲话中,郝金伦说,“应试能力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考试一定要考得好,然后全面发展。”郝金伦表示,“回顾一下旧模式,难道家长们就没反对的声音?任何一种模式都会有杂音。”
  显然,停止课改让郝金伦失望了。“打个比方,做一个肿瘤手术,这个是非常专业性的,但是病人家属都在要求怎么做,这是在干预。”
  郝金伦辞职后,当地一些支持他的学生、家长也出来发声。一位今年毕业于涿鹿一中的学生说,郝金伦是实干家,只是做事方法欠考虑,全方位地推行有点激进,让部分学生和家长难接受。
  7月20日上午,涿鹿县教育和科技局新任党组书记张彪受访时表示,教改是永远的课题,无论什么阶段,一定会遵循教育规律,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当天中午,涿鹿县委书记燕旺林则称,全县全面停止“三疑三探”课堂模式教学改革的原因比较复杂,以后教学内容怎么改现在正研究。 
对立
有的教改
当天就被叫停

  涿鹿县教改的全面停止,无疑是素质教育对应试教育的又一次妥协。
  素质教育在中国喊了许多年,文件、规定政策出台了不少,一些地方也纷纷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尝试,但效果却不太令人满意。特别是会受到来自家长甚至学生的强烈抵制。有评论认为,这是因为“一考定终身”高考制度始终存在。
  郝金伦曾称自己所进行的改革要“打造具有超强应试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但他没能说服家长。
  郝金伦的困境也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遭遇的。2012年2月13日开学第一天,常熟外国语学校校长尤建中研究多年的“生命课堂”模式,甫一实行就被叫停。这一模式同样强调探究学习,一大特色是分组“围桌”讨论学习。
  有家长指责,“尤校长为了政绩,不顾绝大多数老师和家长反对,强行在高一年级实施围桌式‘生命课堂’,每堂课只许老师讲5分钟课,其余时间由学生自由讨论……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将会一落千丈。”
  更多家长则表示,“不许拿1000多个家庭的希望做实验!”这些意见引来了不少网友声援。当地教育部门当天就叫停了这一教育改革。
  尤建中说,家长们总是把教改与好成绩、与高考对立起来,其实“生命课堂”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成绩。“我们怎么可能放弃成绩呢?在我们看来,高考还是最重要的,但高考不是唯一,我们看得更远。我们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学生考上大学、走上工作岗位仍然有促进作用。”而在他看来,家长太现实了,太输不起了。“而实际上,我们没有输。” 
  据澎湃新闻、成都商报、燕赵晚报、现代快报等

教学改革不能只凭一腔热情
  以辞职表达对教学改革搁浅的不满,这位改革带头人确实硬气。他发出的“感到就像大漠追杀匈奴,回头一看,援兵没了,粮草切断,孤军深入”之叹,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三疑三探”的课堂教学模式好不好?即使不作深入了解,仅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三个出发点,也能窥见这种模式对现行教育的纠偏意义。当下教育有两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分数为中心,填鸭式教学大行其道,全用分数说话。作为学习主体,中国学生的中心地位从未得到有效确认。那么,为何改革者好心却没把事办好?
  纵观前因后果,至少有四点不足:
  一是操之过急。教学改革需要小心求证,除了教学技术改进,还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各方取得共识,才能水到渠成。
  二是缺乏尊重。和“三疑三探”一样,国内诸多教学改革举步维艰甚至不得善终,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学生、家长、学校的选择权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三是试点不足。一种新药不能未经严格试验就直接用于临床治疗,教学改革也一样。涿鹿县2014年才开实验班,2015年就全县实施,把学生当作“小白鼠”,风险太大。
  四是单兵突进。在唯高考马首是瞻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如果某种教学改革不以高考成绩直观体现出来,哪怕对学生的素质增进再大,也难以得到上上下下的认可。就算家长不“造反”,上级也未必会支持。
  学生伤不起,教育伤不起。教育改革不是凭着一腔热情,或者价值正确就足够,还须取得各方共识,方可以一步步推行。  据京华时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