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问题水渠” 部门不能“装聋”
2016年07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庄利梅
  7月11日,市民杨先生给本报发来线索反映,台儿庄泥沟镇欢屯村修建才两年多的水渠,却已经损坏严重,不能使用。村民在干旱无雨的日子,灌溉田地成了难事。面对这短命水渠,村民质疑,这样的“豆腐渣”工程,水泥质量绝对有问题,怎么能验收通过呢?(据《齐鲁晚报》7月13日、7月15日报道)
  刚刚修建两年的新水渠竟然还不如近二十年的老水渠质量过硬,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匪夷所思。水渠对于农村抗旱保墒、灌溉农田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国家和地方政府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乡村水利建设,足见重视程度。本来应该做成“放心工程”、“示范工程”的灌溉水渠,却摇身一变成了外表光鲜,内里实则破败不堪的“豆腐渣工程”。群众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如果政府部门不出面查一查其中的“猫腻”,公信力恐怕也将大大流失。
  当然,在事情的真相还没有水落石出之前,谁也不能毫无理由地无端揣测,但是谁都有质疑的权力。当地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及时介入,积极取证,查明真相,给出权威的官方结论,以便于平息舆论,取信于民。如果因为政府部门在这样的“豆腐渣工程”面前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所作为的结局肯定迎来的是群众的怨言和强烈的愤慨,不利于矛盾的最终解决。同时,相关部门的调查也应该依法依规进行审查,倘若发现将这样的“良心工程”做成“豆腐渣”的过程中有权力寻租的影子,对相关责任人也应绝不姑息,坚决一查到底,问责到底。
  看着破水渠没水不能用,村里的庄稼人都很着急。欢屯村的陈先生说,希望能有政府部门出面,帮村里将损坏的水渠再进行修整,让庄稼“喝水”不再难。是啊,目前除了调查出真实情况尽快向群众公布之外,相关部门抓紧帮村里将水渠修好乃是当务之急。希望以后不再出现这样的“豆腐渣工程”,只有真正用良心做出实实在在的“样板工程”,才不会留下骂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