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电话,连接生命缘
2016年08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陈艳是聊城市人民医院医务处社会工作部的主任,她的另一个身份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谈起器官捐献者,陈艳说,捐献者和受助者的个人信息是不能往外透露的,但是,每一个工作人员对捐献者和他们的家庭都非常尊敬,是他们的无私奉献为受助家庭带来生的希望。
  社会工作部的器官捐献协调员都有一个随身挎包,里面装着详细的器官捐献资料,但有潜在捐献者,随时准备前往一线。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只要接到有潜在捐献者的电话,会常常不分昼夜奔赴各个医院、ICU病房。
  辛晨,社会工作部的工作人员,2014年从事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他的工作就是说服“潜在捐献者”的家属,并协助医院完成器官捐献全过程。由于经常目睹死亡,能够坚持下来做这项工作的器官协调员并不多,但辛晨却坚持了下来。
  辛晨说,在与潜在捐献者谈捐献时,协调员心理斗争也是非常地激烈,常常会被家属反问:我们家人都成这样了,你怎么来给我们谈这个事情?可是,辛晨和他的同事们必须要打起精神要告诉家属,亲人生命已逝,但还有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那就是器官捐献,而且还得争分夺秒。“我觉得有责任告诉家属器官捐献的事情,家属也有必要了解这个情况,让他(她)的器官在别人的生命上延续下去。” 
  最令辛晨记忆犹新的一次协调是2015年一名幼师的遗体捐献。 “她是个善良的姑娘,与其让妻子化作一捧骨灰入土,不如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她的生命。”幼师丈夫董先生一番话让辛晨感动不已。据悉,董先生妻子捐出的器官让4人的生命延续。
  在采访中,器官协调员多次说道,工作辛苦没关系,难以改变的是自古以来强烈的“完尸观念”让协调过程并不顺利,毕竟对家属来说,这无疑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
  聊城市人民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赵守国介绍,目前中国每年有约150万的病人需要器官移植,从2010年,我国才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目前已经接受七千余例人体器官捐献只是杯水车薪,器官捐献供求矛盾异常突出。2012年8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后,积累了不少经验,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头。
  赵守国认为,虽然,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形成一套科学、公正、高效的人体器官捐献体系,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就会慢慢地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会有更多人参与到器官捐献工作中来。
  2012年8月份,山东省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聊城市人民医院乃全市唯一一家具有人体器官捐献资质的医疗单位。若您想了解关于器官捐献更多事宜,请致电8279620;13562001367。一个电话,可能就改变6个病人,甚至6个家庭的命运。
         (夏晋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