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管岂能成为不作为的理由
2016年08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九龙

  野蛮装修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有的市民认为房屋装修是自己的私事,关起门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只考虑美观、方便,把安全抛到脑后。其实,装修是私事,也是公事,毕竟邻里同在一片屋檐下,每面墙都关系着你我他,你享受了生活,却让邻居提心吊胆,怎么能理直气壮呢?
  野蛮装修不对,可这事究竟由谁管,问上一圈也没有个明确的说法。表面上,建委、房管、城管等部门和物业都可以监管,但却都没有明确的监管责任,只要不投诉举报,谁都不会去管。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生活中尤为普遍。济南北园大街3公里铁丝网出现75处缺口,先后发生20起事故,经媒体曝光后数月仍然无人管。建设单位不管、市政部门不管、园林部门不管,相关的部门没有一个是责任主体,岂不是咄咄怪事!明晃晃的铁丝网就立在那里,居然没有“娘家”、没有“婆家”,难道让市民自己动手修吗?
  人总有趋利避害的惰性,可管可不管时,往往就会选择不管。管了给自己找麻烦,就算不管别人也挑不出毛病来,如果都抱着这样的心态,问题只会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越积越多。
  本质上讲,监管有空白,是有关部门缺乏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的表现。应当承认,法律、制度滞后于现实生活的情况,确实是有的,但是,随着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现有的法律原则、法律理念足以覆盖生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真正的盲区很少。
  真实情况是,有些问题的监管职责“边界”不明朗,或者是多部门交叉,彼此“沾点边”。这种情况下,出手管管并无不妥,绝非“不能管”或者“管不了”,而且真出了问题,相关部门很可能都得负连带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一推了之时,怎么就能做到底气十足、霸气外露呢?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其实反映出有关部门缺乏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所谓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既是制度规定性的担当,更是主观思想的担当。“监管有据”是必须的,但这个依据,不仅包括制度法规的条款,而且包括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心。
  日前,济南提出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转变不是喊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各部门不妨先自查一下:有没有人在面对群众诉求时,打太极、玩推手;有没有人在回应群众呼声时,走形式、装样子;有没有人在面对违法行为时,睁只眼、闭只眼,以至于问题被搁置,受而不理、拖而不决?如果有,就请从这些久拖未决的“小事”做起,切实让老百姓看到转变。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