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机动车驾驶培训先学后付、计时收费模式服务合同(示范文本)》18日发布。该文本自今年10月1日起实施。今年年初,交通运输部将“50%的驾校试点将先培训后付费”列为今年将推进的民生实事之一。
驾考试点先培训后付费模式,意味着学员哪一科目考试合格后,学费就交到哪一科目。如此,既不会让学员多交尚未学的科目学费,也方便学员中途转校,有利于保障学员的合法权益。但是,这只是理想化结果,在现实操作中,改善驾考环境,确保学员权益不受损,不能只是依靠“先学后付”模式的单兵突进。否则,驾考“先学后付”只是看上去很美,市民仍然无法从中得到实惠。
驾考“先学后付”能够发挥威力,前提条件是驾考市场本身处于充分竞争格局。但众所周知,由于开设驾校实行审批制,各地政府严控当地的驾校数量,导致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中小城市和县城里,驾校数量特别少,驾校处于名符其实的垄断地位,学员在驾校面前几乎没有话语权。这种格局决定了驾驶培训究竟是先培训后付费,还是先付费后培训,完全由驾校说了算,学员并不享有选择权,学员的选择权只是用脚投票去另一家照样是先付费后培训的驾校。
要真正让驾考“先培训后付费”模式发挥出市场威力,就必须彻底打破驾考市场的垄断格局。一方面,逐步放开驾校审批制度,放开驾考市场,允许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驾校或者是训练场地,打破驾校的垄断地位,增强驾考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驾照自学直考要全面推广,推动个体户教练的发展,让市民考驾照不必非得上驾校。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员的主动权,享有更多的选择,才会让驾考“先学后付”有落实的基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